AI导读:

创业板指数十五周年迎来重要变革,新编制方案将于6月16日正式实施,强化标尺与投资功能,汇聚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龙头,为投资者提供高效分享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发展红利的通道。

2025年6月1日,创业板指数迎来了它的“十五岁”生日。十五年来,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创业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创业板指数在引导资源要素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作用显著,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在指数发布十五周年之际,创业板指数编制方案也迎来了重要变革,新修订方案将于6月16日正式实施。市场分析认为,此次修订充分吸纳了市场意见,借鉴了近年来宽基指数编制的创新理念,有望进一步强化指数的表征作用和投资功能,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需求。

标尺与投资功能双重强化

创业板指数由创业板市场中市值大、流动性好的100只股票组成,不仅代表了创业板市场的核心资产,更汇聚了一批中国顶尖的创新成长企业。这些头部样本公司中,不乏具备全球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如宁德时代、汇川技术、迈瑞医疗等。

易方达创业板ETF基金经理成曦表示,创业板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最具创新活力的板块之一,展现出高成长与高弹性特征。创业板指数汇聚了新能源、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龙头企业,是投资者捕捉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红利的重要工具。

广发创业板ETF基金经理刘杰指出,创业板的核心优势在于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覆盖新能源、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热门赛道,充分体现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

富国创业板ETF基金经理曹璐迪认为,作为投资工具,创业板指数凭借突出的收益表现和流动性优势,成为资金布局新质生产力的首选,彰显了“三创四新”的基因优势。

南方基金深成ETF基金经理孙伟指出,创业板指数估值目前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具有较高的性价比。长期投资创业板指数,能够帮助投资者有效分享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发展的红利。

华夏基金创业板ETF基金经理严筱娴认为,创业板指数汇聚了中国最具活力的科技创新与成长型企业,其走势敏锐捕捉新经济脉搏,是观察中国创新动能和市场活力的关键窗口。指数在过去十五年中,不仅记录了波澜壮阔的创新浪潮,更通过显著的长期超额收益,为投资者提供了高效、透明的分享中国创新成长红利的通道。

新编制方案即将实施

在指数发布十五周年之际,创业板指数编制方案也迎来了重要变革,并将于6月16日正式实施。变革内容包括引入ESG负面剔除机制和个股权重上限机制,以降低指数样本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的概率,并将单只样本股对指数的影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天弘创业板ETF基金经理林心龙认为,注册制改革深化与成份股优化,如新编制方案中的单股权重上限20%、ESG负面剔除等修订,将显著提升指数的流动性与分散性。此外,龙头效应与制度适配有望共同支撑长期超额收益。创业板指数将持续引导资本流向创新前沿,未来将在科技自强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

曹璐迪预计,此次修订将强化指数作为新质生产力“价值锚”的功能,吸引更多ESG偏好资金增配,为投资者提供更透明、更稳健的创新赛道投资工具。

孙伟认为,指数的修订将进一步提升其代表性、均衡性和投资价值,强化对优质企业的筛选,引导资金流向具备科技创新属性与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企业,更好地反映创业板市场的整体表现和结构特征。

成曦表示,展望未来,随着创业板扩容和指数编制规则优化,创业板指数有望进一步扩容优质标的,优化权重结构,提升风险收益比。对于寻求长期资本增值的投资者而言,创业板指数不仅是分享创新红利的核心载体,更是布局中国新经济的重要抓手。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