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首家未盈利企业IPO获受理 深化改革支持科技创新
AI导读:
6月27日,深圳大普微电子首发上市申请获深交所受理,成为创业板首家获受理的未盈利企业。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深交所将深化创业板改革,提升制度包容性,支持科技创新。
证券时报记者吴少龙
6月27日,深圳大普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普微”)首发上市申请获深交所受理,成为创业板首家获受理的未盈利企业。
此前,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此次创业板首家未盈利企业IPO申请获受理,是回应了市场的呼声,更好适应科技创新企业发展规律。”一投行人士告诉记者,此时“激活”创业板相关上市标准适逢其时,也是强化资本市场支持服务科技创新企业力度的应有之义。
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的核心价值在于技术壁垒、专利储备及未来成长潜力。资料显示,大普微主要从事数据中心企业级固态硬盘(SSD)产品的研发和销售,拥有自主研发主控芯片、固件算法和量产能力。因具有表决权差异安排,大普微选择了“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5亿元”的创业板上市标准。梳理公司相关资料,大普微呈现科技含量突出、营收快速增长等突出优势。
值得关注的是,深市在更广层面提升制度包容性、支持科技创新的积极信号也正持续释放。据悉,深交所正在进一步深化创业板改革,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构建从“IP”到“IPO”再到上市后做优做强的全周期、接力式服务体系。
“市场也要客观冷静对待科技企业成长中的波动与风险,营造包容创新的市场生态。”一投行人士表示,鉴于创业板未盈利企业上市标准对估值和营业收入要求较高,预计不会出现IPO大规模扩容。
记者了解到,深交所将加强未盈利企业的审核把关,严格执行审核标准,严守财务真实性底线,严防“伪科技”,特别是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督促其充分披露未盈利的影响因素及未来发展趋势,充分论证持续经营能力、盈利预期情况等。此外,还将加强风险揭示和投资者保护,未盈利企业上市后,将在股票简称之后添加特别标识“U”,实现盈利前持续在公告文件显著位置提示尚未盈利风险,定期披露尚未盈利的成因及影响、盈利预期实现情况等。督促未盈利企业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和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按照规则要求,作出更严格的股份锁定安排,以充分保护投资者利益。
深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深交所将坚持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做好逆周期调节工作,更好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平衡发展。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