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洋自控控制权转让,创业板上市企业股权与业绩变动受关注
AI导读:
9月10日晚间,五洋自控发布公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侯友夫与蔡敏拟将1.67亿股股份转让给高梧卓越。交易完成后,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五洋自控2001年成立,2015年在创业板上市。上市后实控人持股比例下降,业绩波动,今年半年度扭亏为盈,2024年亏损,股价长期低迷。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张弛
9月10日晚间,五洋自控(300420)发布公告,9月10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侯友夫与蔡敏与深圳市高梧卓越智能科技合伙企业(以下简称“高梧卓越”)签署了控制权转让协议,拟将其持有的1.67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5%)转让给高梧卓越。本次交易总价为6.75亿元,转让价格约为每股4.03元,这一股权变动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焦点。
来源:公司公告
公告显示,本次股份转让实施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将发生变化,侯友夫和蔡敏的持股比例将从合计的19.74%减少至4.74%,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将由侯友夫、蔡敏变更为高梧卓越,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将由侯友夫、蔡敏变更为姚小春。此次股权结构调整,无疑将给公司未来发展带来新的变数。
五洋自控表示,此次转让不触及要约收购,亦不构成关联交易。交易需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合规性审核,实施结果尚存在不确定性。从合规角度看,这一交易还需经过多道程序审核。
公开信息显示,五洋自控成立于2001年6月,主营业务涵盖智能车库、自动化生产线、立体仓储、矿山安全设备、无人船、金融服务六大板块,拥有五洋、伟创两大品牌。2015年2月在创业板上市,彼时简称为“五洋停车”。作为创业板上市企业,其发展历程备受投资者关注。
上市10年,五洋自控实控人的持股比例已经大幅下降。五洋自控招股说明书显示,IPO前公司总股本为6000万股,创始人侯友夫、蔡敏、寿招爱三人合计持有公司54.86%的股份,为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据了解,蔡敏系侯友夫配偶,寿招爱系侯友夫母亲。这背后的家族持股情况,也反映出公司早期的股权架构特点。
首次公开发行后,三人合计持股比例稀释为36.27%。上市三年股份解禁后,五洋自控实控人方面从2018年开始发起了多轮次减持。其间,五洋自控完成了五轮再融资,均为非公开股票发行,合计募资近17亿元,这也稀释了公司实控人方面的持股比例。再融资与减持动作,对公司股权产生了持续影响。
业绩方面,五洋自控今年刚刚实现扭亏为盈。财报数据显示,五洋自控2025年半年度营业收入4.59亿元,同比增长1.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09.72万元,同比增长366.7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51.75万元,同比增长123.42%。业绩的回暖,给市场带来一定积极信号。
2024年财报显示,五洋自控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10亿元,同比下降25.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8722万元,同比大幅下降312.7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同样表现不佳,亏损1.19亿元,同比下降755.46%。过去一年的业绩下滑,也凸显出公司面临的挑战。
事实上,2021年开始,五洋自控业绩就开始“变脸”,走起“下坡路”。当年营收自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下滑,同比下降4.63%。毛利率几乎“腰斩”,从31.76%骤降至16.71%,叠加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及信用减值损失合计1.46亿元,扣非后归母净亏损2.2亿元,为上市后首亏。2022年、2023年,营收继续下降6.3%和6.59%,虽然成功扭亏,但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均不足两千万。业绩的持续波动,反映出公司经营的不稳定。
二级市场方面,五洋自控股价长期徘徊在“块块钱”附近,截至9月10日收盘,该股报4.55元/股,总市值50.80亿元。股价的低迷表现,也让投资者对公司的未来充满担忧。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读创)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