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化竞争加剧,自主品牌抢滩高阶智驾市场
AI导读:
汽车智能化竞争日益激烈,比亚迪引领智驾潮流。自主品牌加速布局L3、L4级别高阶自动驾驶技术,多款新能源SUV车型上市。智驾渗透率提升,车企加大投入,行业将迎来放量拐点。
围绕汽车智能化的竞争正日益激烈,由比亚迪掀起的“全民智驾”浪潮将智驾拉入7万元起标配,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十余家车企陆续跟进全系车型智驾策略、超过20款智能化新车扎堆入局。这一趋势标志着汽车行业正加快从上半场的“电动化”驶向下半场的“智能化”。
博世智能驾控系统中国区总裁吴永桥此前表示,比亚迪“天神之眼”发布会反响巨大,多家车企高层对此表示焦虑,他们急于在售价10~15万元区间的车型配上中阶智驾,以避免被淘汰。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L2级辅助驾驶及以上新车渗透率达到55.7%,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65%。
当前,借助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自主品牌既要铺开智驾平权,又要突围高端市场,还要布局L3级别及以上的高阶自动驾驶技术。未来2年,更高阶的L3、L4级别自动驾驶车型已被一批车企排进量产计划。随着“高阶智驾”成为新车焦点,自主品牌陆续对高端市场亮出新牌,多款30万~50万级别的中大型新能源SUV车型相继上市。
在价格层面,腾势N9上市价格较预售价下调近7万元,以此带来销量的增长和品牌的知名度。随着理想L9、问界M9等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入局,大型SUV市场格局被改写。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2月,新能源乘用车C、D级别销量同比增长率显著。在30万级别的SUV市场中,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超过50%,高阶智驾正助力自主品牌向上走。
不遗余力地发展新能源高端品牌已是行业共识。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腾势将登陆欧洲市场,让世界看到中国造车的实力。业内人士指出,自主新能源品牌的高端之路需要搭载创新的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同时搭建起不同于过去的渠道体系和服务生态。
东吴证券研报认为,国内乘用车市场价格中枢持续提升,各价格段产品均已出现高端化趋势。尽管目前30万元以上的车型中,合资品牌市场占比较高,但自主品牌车型销量正快速增长,市占率有较大提升空间。随着智驾渗透率加大,车企已不满足于L2级别的辅助驾驶,而是着眼于L3、L4级别的高阶自动驾驶技术。
广汽集团、小鹏汽车、极氪科技集团和长安汽车等车企均计划在未来几年内量产并上市销售L3、L4自动驾驶车型。为推进高阶自动驾驶落地,国内已有超50个城市出台有关自动驾驶地方性法规。预计工信部2025年将发布L3级自动驾驶车辆的相关认证,自动驾驶技术换代将驱动行业迎来放量拐点。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