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3月乘用车市场零售194万辆,同比增长14.4%,环比增长40.2%。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成为春季乘用车市场恢复的主要驱动力。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市占率持续攀升。4月上海车展将推动国内汽车消费。

4月9日,乘联会发布数据显示,3月乘用车市场零售194万辆,同比增长14.4%,环比增长40.2%,接近2018年3月的最高水平,创历年3月零售新高。

近几年国内车市零售呈现前低后高的趋势,今年3月零售因国家双新政策的推动,价格战相对温和。乘联会方面指出,今年3月的同比零售增速是近10年最高,扭转了近10年3月零售增速偏低的局面。

今年一季度,国家为促进消费,安排了3000亿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为全年乘用车市场提供有力支撑。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多地出台并逐步落实促消费政策,加之车展、主机厂补贴加码等线下活动全面启动,3月车市开局良好。随着消费趋势由燃油车转向新能源车,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成为春季乘用车市场复苏的主要动力。

2025年1-2月乘用车国内零售实现正增长,3月同比净增25万辆,累计零售512.7万辆,同比增长6%,实现超预期“开门红”。

普惠托底,新能源增长强劲

数据显示,3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99.1万辆,同比增长38%,环比增长45%。新能源渗透率达51.1%,较去年同期提升8.7个百分点;1~3月累计零售242万辆,同比增长36.4%。

乘联会指出,这一数据背后,呈现出报废更新、以旧换新叠加新能源免征购置税等普惠政策托底下的新能源强势增长。

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增长,中国品牌对电动车业务投入更多资源,市占率持续攀升。3月国内零售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72%;豪华车35%;主流合资品牌仅有6%。

从月度新能源车国内零售份额看,3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71.5%,同比增加1.3个百分点;合资品牌份额2.8%,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新势力份额17.1%,同比增长3个百分点。

分不同动力形式来看,狭义插混增速高于纯电动与增程式。3月纯电动批发销量70.8万辆,同比增长35.2%,环比增长48.1%;狭义插混销量33.4万辆,同比增长38.9%,环比增长17.5%;增程式批发8.6万辆、同比增长26.0%,环比增长27.3%。

在普惠政策托底下,乘联会表示今年直观的降价价格战稍显温和,但年款增配、调整车主权益等隐形优惠措施不断。3月降价车型数量大幅减少,传统燃油车、豪华车、合资燃油车的促销幅度均达到高位。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新能源车持续推出新车,实现价格重新定位,促销不多;燃油车面临老龄化趋势,缺少新车调整定价和提升产品力的机会。

出口方面,2025年1~3月自主燃油乘用车出口下滑,自主新能源出口增长83%,占自主出口35%。虽然一季度对俄罗斯出口下降,但自主品牌在俄罗斯市场份额依旧保持高位。

从自主品牌出口的海外市场零售数据看,A0级电动车是自主出口主力,近期受到加税措施影响,乘联会认为需鼓励小微型电动车发展。

在海外燃油车市场竞争中,自主插混车型依托优势,在海外市场分流燃油车的表现日益突出。

4月汽车消费迎来催化剂

一季度车市“超预期”收官,进入4月,乘联会对国内车市保持良好预期。

乘联会分析指出,2025年4月共有22个工作日,有利于车市产销平稳增长。随着报废更新政策在4月落地实施,车市逐步恢复增长。

同时,在国家及多省市促消费政策的推动下,春季车展线下活动将全面活跃市场气氛。

2025年4月23日至5月2日,上海车展将如期举办,乘联会指出,上海车展及宣发期内的车型发布活动,叠加各地促消费政策,将推动国内汽车消费。

今年“五一”长假是驾车出游的好时机,自驾游持续火爆,高阶辅助驾驶加持下的自驾游体验更佳。新产品通过增配不加价增强性价比,拉动新购和换购群体需求增长。

乘联会也指出了外部环境变化对国内车市的影响。美国对进口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加征关税,乘联会方面认为,外部环境变化带来压力,但国家早有促进内需政策,乘用车市场稳内需效果将持续体现。

具体来看,中国汽车出口美国占比微乎其微,自主品牌不受影响。本轮关税调整或影响中国品牌在海外基地布局,但未来全球化战略中的中国汽车具有发展空间。

乘联会方面表示,针对燃油车需求,突出产业优势,实现全球市场的燃油车节能减排。节能低碳和智能化的中国汽车将为当地人民造福。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