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半导体产业是现代科技基石,我国半导体供应链面临挑战,自主可控成为关键。本文剖析国内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背景、进程及成果,结合资本市场动态解读。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半导体市场,销售额逐年攀升,国产化率提升。自主可控之路上,进口依赖度下降,多个领域实现技术突破。资本市场助力产业发展,公司业绩回暖趋势明显。

半导体产业作为现代科技的基石,是新质生产力的底层支撑,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设备。近年来,我国半导体供应链遭遇挑战,自主可控成为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关键。

本文深入剖析国内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的背景、进程及成果,并结合资本市场动态进行解读。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中国占据全球市场份额近三分之一,且销售额逐年攀升,国产化率不断提升。

然而,美国对半导体领域的出口管制措施给中国半导体产业带来冲击,自主可控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原产地认定规则,加大对进口芯片的原产地认定,进一步明确了国产自主替代的需求。

中信证券等机构指出,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内需市场和自主可控成为明确发展方向。在自主可控之路上,中国半导体产业凭借产业基础、政策支持等因素,进口依赖度持续下降,多个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例如,中微半导在MCU芯片领域实现自主可控,新凯来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引起轰动,复旦大学团队研发出绕过EUV光刻机封锁的二维半导体芯片。此外,北方华创等多家企业也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

资本市场也在助力半导体产业发展。A股半导体公司数量占比上升,并购重组步伐加快,一级市场募资金额占比持续超过10%。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激活了并购重组市场,多家公司披露半导体并购重组事件。

随着行业复苏,半导体公司业绩回暖趋势明显。2024年,半导体上市公司净利润大幅增长,多家公司业绩扭亏或增幅超过10倍。其中,斯特威-W、德明利等公司净利润增幅尤为突出。

未来,中国半导体产业将继续在自主可控之路上前行,凭借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投资者也应密切关注半导体产业的动态,把握投资机会。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