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在中国反制美国“对等关税”背景下,模拟芯片板块逆势走强,A股模拟芯片概念股表现居前。关税反制政策落地催化模拟芯片走强,行业面临机遇与挑战。国产替代加速推动模拟芯片行业进入长期发展通道。

模拟芯片板块逆势走强,成为市场焦点。

在中国反制美国“对等关税”的背景下,国内模拟芯片公司再度受到市场密切关注。A股模拟芯片概念股走出独立反弹行情,成为A股市场中近期表现居前的细分赛道之一,如信号链佼佼者思瑞浦近期涨幅翻倍,国内模拟芯片设计龙头圣邦股份、隔离芯片纳芯微等涨幅超过50%。这一趋势预示着模拟芯片行业正逐步回暖。

博时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基金经理李庆阳指出,“模拟芯片板块确实展现出进入长期增长通道的潜力,需密切关注技术突破节奏与国际竞争压力。”据预测,2025年国内模拟芯片市场规模预计超过3000亿元,自给率提升带来的营收改善或将较为可观。

模拟芯片产品种类多样,下游应用广泛,被众多基金经理视为长坡厚雪的优质赛道。尽管过去几年受全球半导体行业景气周期下行影响,行业面临挑战,但多数基金经理选择坚守持有,终于在模拟芯片深蹲起跳之际迎来曙光。

关税反制政策落地,催化模拟芯片“逆袭”

模拟芯片,用于处理模拟信号,在电子设备管理领域具备多种功能,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工业等领域。近期,中国反制美国关税的“原产地认定”新规(以流片地为准)直接推高美系厂商成本,进一步催化模拟芯片板块公司走强。

模拟芯片板块成为近期股价表现突出的细分行业之一,也是半导体行业中表现最强的细分领域。

中欧基金科技组研究员朱啸宇分析称,这一政策调整对国产模拟芯片企业的市场机会产生多重结构性影响,主要体现在市场份额与盈利能力方面。随着美系厂商成本上升,国产模拟芯片企业有望进一步开拓市场,并修复盈利能力。

平安科技创新混合基金经理翟森表示,目前海外主要竞争对手的流片产地多来自美国本土,随着海外进口产品成本上升,竞争力显著下降,这将显著缓解国产厂商面临的价格竞争压力,推动国内模拟芯片厂商市占率上升。

李庆阳认为,模拟芯片作为广泛应用于工业、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基础元器件,需求刚性较强。新规可能导致美系厂商在华销售成本增加,价格竞争力将大幅削弱。

他进一步指出,国内市场将受到以下几点影响:一是直接替代市场空缺,国内企业可快速填补美企因成本压力退出的市场份额;二是供应链重构,吸引海外设计公司转向中国流片以规避关税;三是驱动技术升级,倒逼国产企业在工艺与设计上加强协同优化。

朱啸宇预计,随着关税政策持续催化,2025—2027年国产替代率将以年均5—8个百分点的速度提升,头部企业有望在工业控制、新能源汽车等增量市场实现弯道超车。

模拟芯片行业重回长期增长通道

过去几年,受全球半导体行业景气周期下行影响,模拟芯片行业面临严峻挑战。但到了2024年,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需求触底回暖,工业等领域需求进一步恢复,汽车电子等新兴领域也迎来爆发,驱动模拟芯片行业经营业绩重回增长。

叠加近期政策催化因素,模拟芯片回暖以及国产化率的逐步提升正推动行业进入长期发展通道。

翟森表示,模拟芯片行业后续有望在AI等高端产品产品线的需求下拉动高端产品线率先出现拐点。此外,非行业性因素也可能造成全行业的紧急补库存需求,从而带动行业回暖以及国产化率的逐步提升。

李庆阳认为行业长期增长的驱动要素包括:低自给率的增长潜力、库存周期触底与需求复苏、新兴市场与技术壁垒突破。

朱啸宇表示,从国产替代空间、技术突破、市场需求等多维度因素综合判断,国产模拟芯片板块已经进入长期发展通道。

汇添富基金指出,芯片行业一直是中美两国角力的重点领域。保证供应链安全的自主可控重要性再次提升,有望成为市场的一个长线投资逻辑。

国产模拟芯片:从“替代”走向“引领”

国内模拟芯片行业面临海外巨头的竞争,挑战重重。但国产模拟芯片从“替代”走向“引领”的过程,恰恰为投资者提供了巨大的上涨空间。

翟森认为,国内模拟芯片企业若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突围,需聚焦高增长、高附加值、国产替代潜力大的细分方向。

朱啸宇分析称,当前行业呈现“短期盈利承压但长期渗透率提升”的格局。他认为,毛利率承压制约因素已经随着我国对美加征关税而削弱,而长期国产替代趋势确定且空间广阔,整体板块趋势向好。

李庆阳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市场需求与国产替代将加速驱动增长。他观察到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连续多月同比有增长,中国半导体市场销售额也在改善。

李庆阳还指出,国产模拟芯片企业从“替代”到“引领”需要技术突破与高端产品研发能力、产业链协同与生态构建能力、差异化竞争与国际化布局、人才与管理能力等核心能力。

然而,模拟芯片行业也存在国际巨头降价挤压、技术迭代周期变长、产能过剩等风险。当前国产模拟芯片企业仍面临产品覆盖度不足、车规级芯片认证周期长等挑战。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