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与华虹半导体财报解析:晶圆代工市场增长悖论
AI导读:
中芯国际与华虹半导体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中芯国际净利润同比激增166.5%,但收入增速未及预期;华虹半导体营收增长18.66%,净利润却大幅下滑近九成。两家公司均面临市场竞争压力,正在加速布局汽车电子、工业领域。
2025年第一季度的中国晶圆代工市场,一场关于“增长”的悖论正在上演。
日前,国内两大晶圆代工巨头中芯国际(688981.SH、00981.HK)、华虹半导体(688347.SH、01347.HK)公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中芯国际净利润同比激增166.5%,但收入增速未及预期;华虹半导体营收同比增长18.66%,却因研发投入加大等因素,净利润大幅下滑近九成,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中芯国际财报亮点在于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尤其是净利润增长166%,表明其在产品组合、成本优化及高级工艺良率提升上取得显著成效。电子创新网CEO张国斌指出,这将有助于中芯国际在工艺提升和扩产方面的投资,巩固其在全球晶圆代工市场的前列地位。
上海证券研报称,华虹半导体一季度收入符合预期,但盈利能力承压;产能释放饱满,ASP(平均销售价格)有望逐年提升,无锡工厂二期12英寸产能爬坡顺利,预计年底产能达每月4万片。
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均面临国际环境和市场竞争压力,需在“市场温和复苏”与“本土技术突围”间寻求平衡。两家公司正加速布局汽车电子、工业领域,中芯国际一季度来自工业与汽车的收入环比增长超两成,占比升至近10%。
中芯国际生产性波动
财报显示,中芯国际一季度营收163.01亿元,同比增长29.4%;净利润约13.56亿元,同比增长166.5%。产品结构上,12英寸晶圆收入占比78.1%,中国市场收入占比84.3%。
从应用分类看,中芯国际智能手机、消费电子等收入占比基本持平,而工业与汽车收入占比环比提升至9.6%,与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等领域产能布局密切相关。
中芯国际联席CEO赵海军表示,晶圆业务收入环比增幅近5%,其中8英寸晶圆收入增长18%,12英寸晶圆增长2%。工业与汽车收入环比增长超两成,汽车电子应用场景增长明显。
赵海军指出,业绩增长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国际形势变化、客户提升出货、国内政策推动的大宗类产品需求上升等。然而,中芯国际营收增速未达预期,实际环比增长1.8%,因工厂生产性波动导致平均销售单价下降。
华虹半导体一季度实现营收39.13亿元,同比增长18.66%;净利润2276.34万元,同比下降89.73%。净利润下滑因研发投入增加、所得税抵免减少及外币汇兑损失上升。
华虹半导体总裁白鹏表示,公司产能利用率满载,产品结构优化,但消费电子需求疲软拖累整体业绩。8英寸晶圆价格稳定,12英寸晶圆涨价趋势明显。
工业与汽车需求增长明确
中芯国际一季度研发支出下滑,赵海军解释称,因新购设备安装调试、客户急单增加,部分研发产能转为生产产能,导致研发晶圆测试效率下降。未来随着产能释放,研发投入将恢复。
赵海军强调,产线问题为单一事件,对公司无根本性影响,预计影响延续至未来4到5个月。美国关税政策对行业影响有限,代工厂可吸收关税影响。
白鹏指出,公司服务中国客户为主,国际客户产品也大多在中国市场销售。中芯国际及中国晶圆代工厂或受益于中国海关集成电路流片地原产地认定政策。
晶圆代工厂商价格战一直是投资者担忧。白鹏表示,涨价趋势确定,8英寸晶圆价格稳定,12英寸晶圆价格上涨。中芯国际未主动降价,价格走势与同业一致。
赵海军指出,工业与汽车、数据中心等新兴需求将为公司提供增长空间,未来将重点推动技术迭代与产能效率优化。
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对下游产品需求持谨慎态度,认为消费电子行业供过于求。赵海军表示,尽管消费电子领域供过于求,但新兴需求将为公司提供增长空间。
华虹半导体预计二季度主营业务收入约5.5亿至5.7亿美元,毛利率约7%至9%。中芯国际二季度收入指引环比下降4%至6%,毛利率18%至20%,提出“保持定力,做好本业”的应对之策。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