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药饮片集采落地进程加速,约10个省份开始落实集采中标结果。中标企业订单激增,业绩普遍持乐观态度。集采导致中药材产业链加速洗牌,中标企业利润超预期,竞争格局重塑。

进入5月,中药饮片集采落地进程显著加速,全国约10个省份开始落实第一次全国中药饮片集采的中标结果,中药饮片行业正式迈入“集采时代”。

财联社记者实地走访发现,部分中药饮片中标企业目前订单激增,甚至因业务繁忙放弃了参展“第二十七届国际药材节”,多家企业管理层上调了今年的经营目标,对今年业绩普遍持乐观态度。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集采落地引发的饮片市场变革对中药材产业链造成巨大冲击,从上游种植、中游流通到下游饮片行业,各环节都在加速洗牌。

中标企业订单爆棚,业绩预期乐观

随着中药饮片集采政策的深入实施,多省推进集采结果落地,部分企业迎来业务高峰,中标企业对今年业绩普遍看好。

河北万东药业有限公司安经理透露,公司在首次全国中药材集采中中标约9个品种,今年业绩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5%~20%,预计全年营收将实现正增长。

安国顺全隆在中药饮片集采中采取了以量换价的策略,中标价格较过往批发价降幅在10%~30%之间,但业绩增长显著,预计年内销售收入能增长50%~100%。

某药企中药饮片小包装产品图片来源:财联社记者摄

有企业因集采订单爆满,无法参加已预定的展会。

业内人士预计,中药饮片集采订单或在10月左右放量,届时企业业绩有望大幅增长。

但本草鉴源CEO张津瑞指出,集采中标只是获得“入场券”,供货效率、产品质量、物流等因素都会影响企业实际业务量。

中标企业在公司所在地优势明显,尤其是上市公司如达仁堂(600329.SH)、康美药业(600518.SH)、佐力药业(300181.SZ)、太龙药业(600222.SH)等。

佐力药业中药饮片产品展柜图片来源:财联社记者摄

集采中标的中药饮片已开始替代医院自行采购的饮片。部分医院因医保报销规则退回集采目录外供货库存,但情况不普遍。

药材成本下降,利润超预期

中标企业今年的毛利也将高于预期。

去年集采时,中选企业报价近乎成本价,部分企业战略性亏损。然而,今年以来中药材原料价格回落,饮片集采中标企业利润明显高于预期。

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自去年7月高点跌至今年5月底,部分药材价格跌幅近90%,党参、甘草、白术等大宗品种价格也大幅下降。

张津瑞表示,集采后医院采购价格锁定,原材料价格下降,中标企业毛利率提高。

某大型中药饮片企业透露,去年利润约7000万元,今年中标品种数量可观,预计营业额增长10%~20%,利润有望与去年持平甚至更优。

产业链竞争格局重塑

全国拥有中药饮片生产资质的企业约2300家,最终中标企业约600家。

张津瑞认为,集采将导致供应商数量减少,大型饮片厂凭借优势占据更大市场份额。

集采也有利于在原料、市场渠道占有优势的饮片企业。

甘肃陇萃源百草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赵子龙表示,集采为单品种中药饮片企业开辟新发展空间。

随着集采规模扩张,非中标企业生存空间缩小,饮片行业或将加速洗牌。未来两三年内,常用饮片品种或将全部纳入集采范围。

全国追溯体系建立及原材料道地性重视,产业链重心向上游产地转移。云南白药(000538.SZ)牵头趁鲜加工品种标准研究。

传统大型中药材市场流转能力或受抑制,药商计划向上游加强布局。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