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I迎历史机遇:技术突破与价值重估
AI导读:
2025年全球AI竞争白热化,中国AI企业成国际资本追逐对象。无极资本加码商汤科技等,反映国际资本对中国资产信心修复,中国AI企业迎来技术突破与价值重估机遇。
中国AI迎来技术突破与价值重估的历史性机遇
——访无极资本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投资官钱涛
◎记者王彭
在全球AI竞争进入白热化的2025年,中国AI企业正成为国际资本竞相追逐的对象。以无极资本(Infini Capital)为代表的国际长线基金,近期密集加码商汤科技、第四范式等中国AI龙头企业。无极资本创始人钱涛表示,中国AI企业获得国际长线资本的关注,不仅反映出国际资本对中国资产的信心修复,更标志着中国资产迎来了历史性重估。
“从技术实力来看,中国AI企业正在缩小与欧美巨头的差距。”钱涛称。这一判断与斯坦福大学AI年度报告的数据不谋而合:中美顶级大模型在MMLU测试中的性能差距,已从2023年的20%降至2024年底的0.3%。
“中国还有一个比较独特的优势,就是‘场景厚度+政策推力’,这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AI试验场’。在场景端,无论是B端的数字化、智能化,还是C端层出不穷的AI产品,都能够撑起足够大的市场规模,让各类型AI企业在其中角力;在政策端,数据要素市场、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都在给AI企业‘铺路’。”钱涛说。
近年来,尽管A股市场AI板块走出强劲的上涨行情,但钱涛认为,中国AI企业仍然具备估值提升的潜力。他表示,今年以来,国产大模型的崛起标志着中国在AI技术领域的迭代已“咬紧”世界领先水平,中国AI企业在技术突破、市场空间和政策赋能方面具备估值提升潜力,吸引了包括无极资本在内的国际长线基金“加码布局”。
“目前,美国AI企业,如微软、Meta、谷歌、OpenAI、Anthropic等,平均市销率为42倍,其中OpenAI和Anthropic这两家创业型AI企业的市销率更是分别高达80倍、170倍。反观中国可比企业,平均市销率仅为15倍左右,中国AI企业是被低估的。”钱涛说。
随着AI概念股持续上涨,这一板块是否出现泡沫风险成为投资者关注的话题。对此,钱涛表示,资本市场是对未来定价,真正创造社会价值的技术终将穿越周期。互联网行业在2000年出现了泡沫,但拉长时间线来看,互联网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价值。
“虽然当前AI企业普遍面临盈利挑战,但AI所带来的价值已初步显现,特别是在编程、办公等场景,只要AI的价值还在提升、渗透,那么行业迎来商业拐点也指日可待。”钱涛说。
钱涛表示,AI研发需要耐心资本支撑,无极资本作为国际长线基金,其耐心属性与AI商业化周期高度契合。相较短期股价波动,其更关注企业在前沿领域的技术卡位,且坚信中国AI龙头将引领下一代科技革命浪潮。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