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探讨了股票市场中炒“谐音梗”股票的风险,通过历史案例分析了这种非理性投资行为的危害,并强调了投资者应保持理性,坚持长期投资理念,切勿盲目跟风炒作。

在股票市场中,炒“谐音梗”股票这一传统源远流长,看似颇具趣味,实则暗藏风险。投资者需警惕,切勿让这种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影响了自己的财务决策。

回顾历史,早在2016年唐纳德·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时,因“特朗普”被译为“川普”,川大智胜(002253)股票意外受到追捧。然而,这家公司实则与美国总统毫无关联,专注于图形图像等软件技术。特朗普当选次日,川大智胜股票逆势上涨6.4%,但随后股价逐步回落,至今仍未恢复到当时的高点。

时间来到2024年,投资市场中的“谐音梗”现象愈发严重。韩国总统尹锡悦发布紧急戒严令,导致韩建河山(603616)股票次日涨停。然而,这家混凝土与管道生产商与韩国并无业务往来,其股票简称中的“韩”字实则源于其大股东北京韩建集团有限公司。这种因名字引发的股价波动,令人啼笑皆非。

更为离谱的是,葫芦娃(605199)股票因即将到来的2025年蛇年,以及“葫芦娃大战蛇精”的故事而连续涨停。这家生产儿童用药的医药企业,在无任何重大经营变化的情况下,股价几近翻倍。这种“谐音梗”投资,无疑是一种镜花水月式的投资方法。

除了股票市场,生活中的“谐音梗”也广泛存在。例如,有些车主在汽车上贴壁虎车标,寓意“避祸”。然而,这种非科学的做法并不能减少交通意外。相比之下,公安部推进的“一盔一带”计划等科学有效的交通安全规范,却未能得到广泛遵守。

孔子在《论语》中曾提出“子不语怪力乱神”,而今天的“谐音梗”投资,无疑属于其中的“怪”和“神”。投资者应理性看待市场波动,切勿跟风炒作“谐音梗”。若想寻找乐趣,不如关注脱口秀、相声等节目,其中的笑点更为丰富且有益。

总之,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应保持理性,切勿盲目跟风炒作“谐音梗”。只有坚持长期投资理念,才能获取稳定的投资回报。

(作者系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投资警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