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截至1月14日午间休盘,A股汽车零部件板块指数涨4.29%,多股涨停。机器人概念和机器人执行器概念领涨,汽车和机器人概念板块成分股重叠。特斯拉等整车企业已布局机器人赛道,未来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庞大。

截至1月14日午间休盘,A股市场迎来强势反攻,其中汽车零部件板块(BK0481)表现尤为抢眼,指数涨幅高达4.29%。该板块内多只股票涨停,凌云股份、嵘泰股份、腾龙股份、长源东谷、华锋股份、长华股份均封涨停板,而骏创科技、超达装备、富临精工等股票的涨幅也超过了10%。

投资界分析人士指出,汽车零部件板块多只股票涨停的背后,与“机器人概念”密切相关。例如,凌云股份在2023年成功申报了工信部机器人力传感项目,目前该项目已进入研发试制阶段。为满足市场监管要求,凌云股份还在公司章程中增加了传感器研产销及服务、力控系统软硬件研发及销售、机器人智能关节、机械臂等关键部件研产销等内容,进一步凸显了其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

1月14日,机器人概念和机器人执行器概念也领涨市场,截至当日午间休盘,两个概念指数分别上涨了4.34%和5.88%。这一现象表明,机器人领域正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汽车和机器人概念板块的成分股中存在大量重叠。包括特斯拉、东风、赛力斯、比亚迪等在内的整车企业已纷纷布局机器人赛道。今年初,奇瑞汽车更是成立了安徽墨甲智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智能机器人的销售和研发。此外,汽车零部件公司也在积极推进人形机器人项目。在近日举行的CES上,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公司速腾聚创首次展出了其自研的人形机器人整机,聚焦于机器人的视觉、触觉、关节三类增量零部件领域。

人形机器人业内人士表示,汽车企业布局人形机器人具有产业链优势,产线产能可以满足配件需求。很多汽车核心零部件在调整后可以复用到机器人上,从而降低了研发和生产成本。此外,汽车和机器人在技术和工艺、市场需求方面也具备相似性。二者在技术架构上有共通之处,部分核心零部件如电机、传感器、减速器等具有通用性。

在市场层面,汽车生产中本就需要大量应用工业机器人。车企自己制造机器人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生产出的人形机器人也可以在本品牌的4S店中投入使用,作为营销接待机器人,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和服务质量。

汽车企业纷纷涌入机器人赛道,与机器人未来庞大的市场规模密切相关。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认为,人形机器人未来的市场空间比汽车更大。他预测,到2025年,特斯拉将拥有数千台人形机器人;到2026年,这一数字将跃升至5万至10万台;而到了2027年,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数量更是有望达到50万至100万台。这一预测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机器人领域的关注和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