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蛇年春晚舞台上,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表演走红网络,带动了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广泛关注。受多重利好因素推动,春节后机器人板块表现强劲,连续上涨。多位基金经理指出,国内外人形机器人的超预期进展、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以及政策端的支持,共同构成了板块持续上涨的核心逻辑。

财联社2月6日讯(记者沈述红)2025年蛇年春晚舞台上,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身着花棉袄扭秧歌,迅速走红网络,并带动了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广泛关注。这一创新表演不仅让宇树科技屡登热搜,更将人形机器人产业的迅猛发展带入公众视野。

受多重利好因素推动,春节后两个交易日,机器人板块表现强劲,连续上涨。国泰、华夏、天弘、银华等基金公司旗下的中证机器人ETF在2月5日涨幅超过4%,截至发稿时,相关产品当日涨幅也已接近3%。自去年9月24日以来,机器人板块累计涨幅已超过50%,显示出强劲的市场动能。

多位基金经理指出,自2024年四季度以来,机器人板块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国内外人形机器人的超预期进展、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以及政策端的支持,共同构成了板块持续上涨的核心逻辑。

业内人士认为,机器人板块有望成为中长期内反复活跃、中枢不断提升的成长性板块。该板块被视为未来10年内的大级别投资机会,其潜力不仅在于解放双手,更可能成为如同当年消费电子中苹果产业链、特斯拉电动车产业链那样的现象级大赛道。

人形机器人迎来“升浪”

春节期间,人形机器人成为了公众热议的话题,其巨大的发展潜力被广泛认知。国内方面,华为、宇树科技等企业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市场;国际方面,特斯拉、英伟达等巨头的人形机器人项目也在快速推进,预计2025年将进入有限生产阶段。此外,机器人新创企业Figure更是在2月5日宣布终止与OpenAI合作,并计划在30天内推出颠覆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创新成果。

受此影响,春节后首个交易日,机器人板块表现抢眼,国泰、华夏、天弘、银华等基金公司旗下的中证机器人ETF涨幅均超过4%。2月6日开盘后,相关产品继续上涨,截至发稿时,涨幅均在3%左右。

随着人形机器人概念的持续升温,多家上市公司在互动平台上回应了研发情况及相关布局。经纬股份表示公司业务不涉及电力巡检机器人和四足巡检机器人;精工科技指出碳纤维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应用优势明显,需求预计将显著增长;宜安科技表示将密切关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和产业发展动态;豪森智能则透露公司已构建汽车现代智能工业装配线,并建立人形机器人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开展多场景人形机器人应用训练和测试技术开发。

板块持续上涨的核心逻辑

国内外人形机器人的快速发展为机器人板块注入了强劲动力。在国内,宇树科技等企业的创新表演吸引了广泛关注;在国外,特斯拉擎天柱机器人在各类活动中展现了出色的互动能力。自2024年12月以来,大量新进场的玩家开始布局机器人行业,包括汽车、电新、家电、互联网等领域的传统巨头,机器人板块股票数量也在快速增长。

从股价表现来看,自2024年9月24日以来,机器人板块累计涨幅已超过50%。其中,天弘中证机器人ETF、易方达国证机器人产业ETF、景顺长城国证机器人产业ETF的涨幅分别达到了53.93%、53.61%和53.04%,其余中证机器人ETF的涨幅也均超过51%。

基金经理张璐表示,以前觉得机器人板块产业链还处于极早期,距离落地还有较长时间,同时板块股票数量、行业催化都比较有限,所以机器人板块的行情往往持续性不强。但他看到,机器人板块从2024年四季度开始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板块持续上涨。核心原因有三点:一是超预期的国内外人形机器人进展;二是2025年将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三是政策端支持。他认为,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机器人板块的持续上涨。

浦银安盛高端装备基金经理李浩玄也指出,过去短短几个月内,人形机器人的产品性能有快速提升,国内外几乎所有的科技和制造巨头都在进入这个产业,彻底定调明确了行业趋势。在供应链上,除了原有的核心玩家外,新进入者众多,尤其是本身具有技术积淀的自动化和汽零公司基本都在积极投身其中。中国制造快速反应迭代的优势显现。

机器人行业的“iPhone时刻”或将来临

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和量产的临近,机器人板块已逐渐从主题概念转变为具有长期向上趋势的成长板块。无论是机构还是游资,整体活跃度都较高,且板块内标的的扩散程度、资金容纳度均有提升。

基金经理张璐认为,2025年开始,一大批国内外厂商都将进军人形机器人产业,部分公司可能推出现象级机器人产品并开始进行小规模量产。他预计,机器人行业的“iPhone时刻”或将来临,人形机器人板块将成为未来10年内的大级别投资机会。

张璐指出,人形机器人板块的闪耀登场远不止解放双手那么简单,无论从情感陪伴还是物理支持都将全方位赋能人类的生活。他预计,未来人形机器人的渗透率将大幅提升,形成庞大的市场规模。因此,人形机器人可能是未来不可多得的如同当年消费电子中苹果产业链、特斯拉电动车产业链那样的现象级大赛道。

兴银先进制造智选基金经理罗怡达也表示,2025年将看到人形机器人开始走向小批量量产,具备完全AI能力的人形机器人将离现实越来越近。她认为,科技的发展将改变人们的生活,其中蕴含了大量的先进制造产业链机会。中国的企业在相关产业链上有重要的卡位优势,应积极挖掘其中受益产业趋势且性价比合适的标的进行布局。

平安基金经理张荫先则称,预计很快会迎来“机器人”新物种的量产时刻,这个赛道也将会是未来数年最受资本市场关注的赛道之一。他表示,一方面将寻找在机器人业务中存在较高概率进入供应链的公司;另一方面积极挖掘并布局主业基本面有改善、同时新拓展机器人业务的优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