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发布IPO申报非全时研发人员认定新标准
AI导读:
上交所近日发布了《发行上市审核动态2025年第1期》,其中详细阐述了非全时研发人员的认定标准,为市场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同时,还针对中介机构在产学研合作、再融资项目中的核查要求以及股份支付授予日的认定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在IPO申报过程中,针对非全时研发人员的认定,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近日,上交所发布了《发行上市审核动态2025年第1期(总第26期)》,其中详细阐述了非全时研发人员的认定标准,为市场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2月6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交所获悉,该所最新下发的《审核动态》不仅通报了沪市审核概况、解读了重要法规政策,还针对市场热点问题进行了解答。其中,关于非全时研发人员的认定、中介机构在产学研合作中的核查要求、再融资项目中介机构违法违规的核查要求以及股份支付授予日的认定等问题,备受市场关注。
在非全时研发人员认定方面,《审核动态》明确指出,对于既从事研发活动又从事非研发活动的非全时研发人员,当期研发工时占比需超过50%方可认定为研发人员。同时,对于人员内部调岗、员工实际从事活动与工作关系所属部门不一致等情形,也给出了具体的认定标准。中介机构在核查时,需重点关注研发人员全时与非全时分布是否符合行业特点,非全时研发人员是否真正从事研发活动并作出实际贡献等。
此外,针对部分科创板拟上市企业技术成果来自产学研合作的情况,《审核动态》也提出了四大核查要求。中介机构需重点关注企业核心技术来源、自主研发能力、产学研合作的合规性以及费用支出等方面。这些要求的提出,旨在确保拟上市企业的技术成果真实可靠,具备自主研发能力,并符合相关政策法规。
在再融资项目中介机构违法违规的核查要求方面,《审核动态》明确,相关中介机构及其签字人员若最近一年内受到证监会行政处罚或证券交易所纪律处分,将影响适用再融资简易程序、分类审核机制。中介机构需对涉及主体在相关期限内的情况进行充分核查,并保持持续、必要关注。
最后,在股份支付授予日的认定方面,《审核动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明确了入股价格是股权激励计划的重要因素,也是股份支付授予日公允价值确认的重要依据。发行人与员工签订协议时,需明确入股价格具体金额,方可认定股份支付已授予。
此次《审核动态》的发布,为市场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有助于提升IPO申报企业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提醒中介机构在核查过程中需保持严谨、细致的态度,确保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文章来源:澎湃新闻,图片链接保留原样,不进行展示)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