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春季市场躁动明显加速,交易风格极致分化,科技行情持续演绎但分化不可避免。当前建议强化以端侧AI为核心的产业逻辑,聚焦前景明朗板块,并逐步转向非美市场拓展与红利捕捉的杠铃策略。中美科技股估值差有望收敛,中国科技类资产价值正在被全球投资者重估。

由技术革新引领的春季市场躁动显著提速,交易风格与结构趋于极端,预示着后续市场分化将不可避免。中国科技资产的内在价值正经历全球投资者的重新评估,中美之间的估值差距有望逐渐缩小。预计本轮市场趋势仍将持续发展,而结构的分化与行情的节奏将成为更为核心的关注点。当前策略应强化以端侧AI为核心的产业逻辑,聚焦于前景明朗的板块,并逐步转向非美市场拓展与红利捕捉的杠铃策略。一方面,节后首周市场成交量显著放大,春季躁动趋势明显增强,抢筹信号与活跃私募仓位维持高位,同时外资流出和部分公募产品赎回的情况有所改善。AI产业链成为强势行业的集中地,TMT板块在A股总成交额中的占比迅速攀升至45%,风险偏好提升,事件催化效应持续,科技行情预计将进一步展开,但分化现象也将愈发显著,从全面上涨到分化,再到最终缩圈/轮动的演变过程符合产业逻辑与历史规律。另一方面,自2022年底AI产业革命以来,中美科技股的估值差距显著扩大,但近期伴随中国技术突破,这一差距开始呈现缩小趋势。从中美两国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的估值对比来看,中国互联网、通信硬件、智能车和智能驾驶等领域的资产估值偏低;半导体、软件领域估值偏高;而消费电子领域的估值则较为接近。在资产配置上,预计以AI产业链为核心的科技行情仍将持续,当前应以产业逻辑为主导,关注景气度高确定性的端侧AI板块;同时,预计后续低波动风格将逐步展现超额收益,建议采取非美市场拓展与消费类、垄断类红利并重的杠铃策略。

节后春季市场躁动提速,交易风格极致分化

节后春季市场躁动明显加速,交易风格与结构愈发极致,结构分化与行情节奏成为关键。节后首周,高位高波类资产表现抢眼,AI产业链成为强势行业的集中地。DeepSeek作为科技领域的焦点,引发了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科技进步及资产价值重估的热议。政策层面亦频频释放重视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信号,沪深两市成交量显著放大。结构上,高位且高波动的行业本周领跑,端侧AI、人形机器人、智驾等主题表现突出。TMT板块成交占比迅速提升,港股估值亦得到快速修复。

科技行情持续演绎,聚焦端侧AI等细分方向

风险偏好提升,事件催化效应持续,科技行情预计将进一步展开,但分化不可避免。AI产业链从全面上涨到分化,再到缩圈/轮动的演变过程符合基本面逻辑。回顾过去两年AI产业链行情,算力需求确定性最高,AI应用加速落地,DeepSeek推动应用成本下降,端侧AI如智能驾驶、AI PC等的吸引力上升。当前建议聚焦端侧AI等景气度高确定性的细分方向。

市场回暖明显,抢筹指标与私募仓位高位运行

市场回暖趋势显著,交易损耗指标转好,抢筹指标持续高位。A股集合竞价成交额占比极高,中证1000、中证2000成分股抢筹尤为极致。外资流出态势暂缓,被动基金净流入,公募产品净赎回态势结束转为微幅净申购。私募仓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融资余额稳定。

中国科技类资产价值重估,中美估值差收敛

自2022年年底AI科技浪潮启动以来,中美科技股估值差经历分化后重新收敛。纳斯达克100、科创创业50、恒生科技的累计收益率及超额收益呈现分化趋势,但估值差距已逐渐缩小。从头部代表性公司对比来看,Meg 7与Lucky 8在市值、营收、利润及估值层面存在差异,中国公司在成长性方面占优,但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净利率、ROE较低。拆分重点行业来看,中国资产估值偏低估的行业为互联网、通信硬件、智能车和智能驾驶;估值偏高的为半导体、软件;估值接近的为消费电子。

配置建议:聚焦端侧AI,转向非美出海+红利策略

当前建议持续关注景气度确定性更强的端侧AI领域,Deepseek对推理算力的压缩降低端侧AI成本,看好智能驾驶、AI PC、AI Phone、AI眼镜和AI耳机等高确定性方向。预计后续低波动风格将逐步展现超额收益,建议采取非美市场拓展与消费类、垄断类红利并重的杠铃策略。

风险因素

中美科技、贸易、金融领域摩擦加剧;国内政策力度、实施效果及经济复苏不及预期;DeepSeek及相关产业链发展不及预期;海内外宏观流动性超预期收紧;地区冲突升级。

相关图片描述原文链接

(文章来源:中信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