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滑雪服品牌崛起,面临多重挑战与机遇
AI导读:
随着滑雪运动的持续兴起,国产滑雪服品牌凭借高性价比和优良品质崭露头角,但面临季节和场所限制等挑战。国内外品牌在价格占位、渠道运营及面料技术方面存在差异,国产品牌需加强品牌经营和管理,拓展消费场景及消费人群。
自冬季以来,滑雪运动在国内的热度持续攀升,特别是在“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以及哈尔滨冰雪旅游热潮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雪场,这一趋势直接带动了滑雪服饰的热销。
雪场之外,围绕滑雪运动的品牌竞争也日益激烈。多家国际户外品牌纷纷推出全新滑雪系列及周边产品,试图在这一领域站稳脚跟。与此同时,本土企业也不甘示弱,波司登、骆驼、伯希和等服饰企业以及新锐滑雪服品牌积极响应,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滑雪服新品,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中国服装行业战略专家杨大筠指出,国内市场消费结构的多元性以及成熟的本土制造业所创造的高性价比优势,为国产品牌滑雪服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滑雪运动的持续兴起和市场的蓬勃发展,以及本土企业对国际品牌经验的不断学习,国产滑雪服品牌有望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国产品牌崭露头角
滑雪爱好者晓晴表示:“最近在网上发现了许多高颜值的国产滑雪服,这些雪服不仅价格仅为国际大牌的一半,而且穿着体验也相当不错。”她认为,对于国内滑雪场的稳定条件来说,并不需要极端高性能的雪服,因此她向身边的新手朋友推荐了国产品牌。
作为舶来品,滑雪服及相关产品赛道在过去长期被技术成熟、产品优质的国际品牌所占据。然而,随着本土企业和新锐品牌的不断发力,国际品牌独大的局面正在逐渐被打破。近年来,波司登、安踏、李宁等本土服饰品牌纷纷布局滑雪服市场,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滑雪服产品。
同时,国产新锐品牌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天猫热销榜显示,销售额前十的品牌中,国产新锐品牌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些品牌不仅价格亲民,而且品质上乘,被滑雪爱好者誉为“国货之光”。
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从滑雪运动的参与人群来看,80%以上为非专业人士。这部分人群对入门级滑雪装备的需求较大,而国产滑雪服凭借其高性价比和优良品质,正好满足了这部分消费者的需求。
目前,国内外品牌在价格占位与渠道运营方面存在差异。国际品牌往往占据超高端和高端价格带,而国产品牌则多数集中在几百元到三千元的价格区间,补足了滑雪服品类的中低端价格带空缺。
对于国内外品牌的价格差距,杨大筠认为主要由制造成本、品牌定位与溢价以及专利三个因素导致。他指出,国外品牌的制造成本和品牌定位更高,且拥有相关专利,导致价格上升。而国内企业品牌力尚不足,当前价格定位更具竞争力。
张毅也表示,滑雪最早是贵族运动且具有休闲社交属性,因此国际品牌定位较高。经过多年沉淀发展,其专业性能更成熟,更受专业或资深玩家青睐。加之品牌溢价高,自然价格就上去了,这也使得国际品牌的产品有更大的利润空间。
在渠道运营方面,国内外品牌也有所不同。过去国际品牌入华通常会在国内寻找代理商、经销商。然而,随着中国冰雪运动的逐渐升温,部分品牌选择将国内代理商权回收,自己组建团队运营。与此同时,国产品牌中大量新锐品牌及白牌企业仍以线上渠道为主,通过社交媒体推广引流并通过电商平台和直播渠道售卖。
鞋服行业专家马岗认为,滑雪服在国内是一个新兴产业。国产品牌仍处于品牌培育期,产品本身以及产品知名度都在上升期。而国际品牌则不同,在细分领域拥有广泛的知名度。因此,两者的市场定位、价格及渠道存在差异。
专业化竞争日益激烈
业内人士指出,滑雪服不同于其他服装,对面料和工艺有极高的要求。这也是滑雪服企业实现品牌差异化和高附加值的关键。滑雪设计师张凯(化名)表示:“滑雪服是专业性门槛较高的行业,体现在防水、耐磨、透气等性能指标和剪裁工艺方面。各方面数据平衡对面料的要求比较高。”
在滑雪服市场,品牌之间的比拼重点在于专业化。而专业性则体现在对高性能面料的运用和创新上。目前,国际高性能滑雪服面料主要包括Gore-Tex、eVent、Dermizax等。这些面料因具备良好的防水和透气性能而被不少高端品牌采用。
资料显示,Gore-Tex面料因具备良好的防水和透气性能,被众多高端品牌所青睐。然而,这一面料的价格也居高不下。尽管如此,仍有李宁、波司登等部分国内头部企业采用此面料以提升产品性能与品质。
波司登相关负责人表示:“波司登已与全球顶级供应商深度合作,采用Primaloft科技绒、CORDURA军用级材料、Gore-Tex防水透气面料和Pertex超轻面料等优质材料,持续提升产品性能与品质,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对于国产新锐品牌和白牌企业来说,高性能的面料代表着成本高昂。因此,在面料的选用上只能选择性能相似的高科技面料。不过近年来,国产品牌也在加快自研的步伐。安踏和东华大学推出了国内首款自主研发高性能防水透湿材料“安踏膜”;骆驼联合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共同研发了高海拔专业级防水面料巅峰TOPEAK-TEX等。
杨大筠表示:“尽管国外品牌在面料技术和功能方面长期占据领先地位,但国内面料厂商和材料创新公司已开始重视功能的研发,并加大投入力度。未来有望实现技术赶超。”
除了面料外,国内外品牌在品牌经营和管理方面也存在差距。国内品牌往往以低价策略切入市场,而国外品牌则坚守高端市场,注重品牌定位和经营管理。对此,杨大筠认为,国内品牌需要学习国外品牌在品牌经营上的先进理念和思路,摒弃短期投机心态,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面临多重挑战
尽管国内滑雪服市场方兴未艾,吸引了不少企业布局,但滑雪服消费仍受到季节和场所限制的影响。滑雪服的主要使用场景在滑雪场,而目前国内室内外滑雪场的建设速度还无法跟上冰雪消费的热度。
时尚产业独立分析师、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程伟雄认为,滑雪服需要专业的场地和配套。国内在这方面刚起步,滑雪服市场能否持续繁荣取决于雪场的建设发展。因此,有多少雪场以及能承载多少需求至关重要。
不过,随着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中提及加强冰雪场地设施建设,未来冰雪消费及滑雪服产业有望进一步扩容。
为了拓展消费场景及消费人群,各品牌正在通过常服化设计和品类延伸等方式进行尝试。在社交平台上,“雪系穿搭”成为潮流趋势。国产品牌抓住这一机遇,纷纷推出更加日常化和潮流化的滑雪服设计,以满足消费者对时尚与功能性结合的需求。同时,各品牌也在向更多品类延伸,以扩大消费群体。
对于国产品牌未来的发展趋势,程伟雄认为,国产企业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学习。特别是在专业的运动场景、品牌推广方面,需要向国际品牌学习。他建议国产品牌要坚持品牌主张、运动信念和品牌调性,并注重差异化、个性化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部分数据和信息来源于公开资料及专家访谈)原文来源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