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发布人形机器人百强股票名单,中国供应链成熟度备受瞩目
AI导读:
摩根士丹利最新发布《人形机器人100:绘制人形机器人价值链图谱》报告,列出全球人形机器人百强股票名单,强调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供应链成熟度最高,初创企业受益于成熟供应链、本地应用机会和政策支持,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颠覆性产品。
本报记者 李雯珊
近日,国际知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在最新出炉的《The Humanoid 100:Mapping the Humanoid Robot Value Chain》(人形机器人100:绘制人形机器人价值链图谱)报告中,精心筛选并公布了全球人形机器人百强股票名单。该报告指出,这些公司在人形机器人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有望引领行业发展潮流。
摩根士丹利在报告中强调,其研究表明,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进步尤为显著,初创企业得益于成熟的供应链体系、丰富的本地应用机遇以及政府的有力支持,正蓬勃发展。
供应链体系日益成熟
人形机器人,作为一种高度仿生的机器人,其形状和尺寸与人类相似,能够模仿人类的运动、表情、互动及动作,并具备一定的认知和决策能力。市场普遍认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又一颠覆性产品,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根据《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的预测,到2029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50亿元;而到了2035年,这一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攀升至3000亿元,2025年至2035年的复合增速预计将达到53.15%。
摩根士丹利将人形机器人百强名单细分为三大核心模块:大脑(涵盖基础模型、数据科学和分析、模拟和视觉软件、视觉和计算芯片、存储芯片、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身体(包括驱动器及驱动器零部件、传感器、电池、模拟芯片、身体/线控/散热、多样化自动化)以及集成。报告指出,在已明确参与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公司中,有73%来自亚洲,且超过半数源自中国;同时,77%的集成商同样来自亚洲,中国公司占据重要位置。
“从供需关系来看,我国在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上具备显著优势。我国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产业链供给日益成熟,特别是在车端与机器人端零部件具有较高共通性的背景下,叠加大型企业的入局、技术迭代以及政策推动,形成了较为全面的供应链体系。在需求方面,无论是B端制造还是C端使用,都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2025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与当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相比,机器人产业链的广度和深度可能更为丰富和复杂。”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开报告中指出,从成本结构占比来看,电机、传感器、减速器、丝杠等是成本占比较大的核心零部件。根据觅途咨询《2024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白皮书》的数据,丝杆、无框力矩电机、减速器、力传感器、空心杯电机、轴承在人形机器人价值占比分别为19%、16%、13%、11%、8%、5.5%。
上市公司紧抓行业发展良机
为了充分把握国内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机遇,众多上市公司纷纷积极投身于产业链的建设之中。
以人形机器人“大脑”模块为例,百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9888.HK)、北京地平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地平线机器人”,09660.HK)等企业均参与其中。据悉,地平线机器人的业务名为“地瓜”,专注于为非汽车业务(如机器人)提供计算方案。地平线机器人CEO余凯日前表示:“我们不是做机器人本身,而是专注于为机器人提供芯片、操作系统、计算平台等核心技术支持。”
“身体”模块则是零部件产业链的关键领域,涉及驱动器、减速器、电池、轴承等重要部件。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约有30家上市公司涉足该产业链的相关业务。
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017.SH)专注于精密传动领域,致力于光、机、电、液等技术在精密传动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在精密旋转传动方面,重点布局了谐波减速器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该公司董秘办相关人士日前表示,将持续提升自身在精密传动装置领域的技术实力和产品竞争力,积极寻求与行业内优秀企业的合作机会,共同推动机器人产业的繁荣发展。
在电池领域,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时代”,300750.SZ)、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300014.SZ)等企业也相继涉足机器人电池业务。宁德时代更是通过自主研发与对外合作的方式,加速多样化智能机器人的研发进程,以更好地迎接产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在应用端领域,即“集成”部分,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集团”,601238.SH)、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9880.HK)、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002594.SZ)、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09868.HK)等企业也相继深入布局机器人业务,形成了丰富的应用产品。广汽集团早前推出了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广汽集团机器人研发团队负责人张爱民表示,广汽集团计划于2025年实现自研零部件的批量生产,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并率先在广汽传祺、埃安等主机厂车间生产线和产业园区开展整机示范应用;2026年实现整机小批量生产,并逐步扩展至大规模量产。
![](http://example.com/image1.jpg)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