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险市场挑战与机遇并存,车企跨界保险面临多重考验
AI导读:
2024年新能源车险市场面临承保亏损挑战,比亚迪财险等车企跨界保险公司虽具优势但综合成本率高。业内认为车企需加强专业性和合作创新,提升竞争力。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孙诗卉上海报道
随着各大财险公司相继发布偿付能力报告,2024年财险行业车险保费数据已浮出水面。据统计,60余家财险公司的车险保费总额成功跨越9000亿元大关,且承保利润相比2023年实现了显著增长。然而,在车险市场整体向好的背景下,新能源车险市场却面临着严峻挑战。中国精算师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保险行业承保新能源汽车数量达到3105万辆,保费收入高达1409亿元,提供风险保障金额更是达到惊人的106万亿元。然而,尽管市场规模庞大,新能源车险却连续出现承保亏损,总额达到57亿元。
与此同时,备受瞩目的新能源车企跨界保险领域也传来新动态。深圳比亚迪财产保险公司发布了其2024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数据显示,该公司全年保险业务收入达到13.51亿元,但遗憾的是,全年亏损1.69亿元,其中四季度亏损0.81亿元。其综合赔付率及综合成本率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综合成本率更是高达308.81%,显示出较高的经营风险。
尽管市场整体新能源车险的综合成本率普遍偏高,专业保险公司的数据也大多在100%以上,但比亚迪财险的综合成本率依然显得尤为突出。这一数据似乎并未能体现出车企涉足保险业务的预期优势。
律商联讯风险信息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戴海燕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理论上,新能源车企凭借对车辆技术和数据的直接掌握,应能有效控制维修成本,从而降低赔付率。然而,保险业务与汽车制造存在本质区别。汽车制造更注重前期营销,而保险则强调后期服务,涉及核保、理赔等一系列复杂流程。因此,新能源车企需要在汽车制造和保险运营之间建立有效链接,逐步完善运营体系。
新能源车企跨界保险的挑战与机遇
事实上,业内普遍认为,车企涉足保险领域具有“先天优势”。车车科技CEO张磊指出,车企掌握大量车辆运行数据和车联网数据,能够精准定价保险产品;同时,通过整合销售、维修和保险服务,形成闭环生态,降低全周期成本;此外,车企还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可直接触达客户,这是传统保险公司难以比拟的优势。
近年来,不少车企纷纷试水车险市场。例如,特斯拉曾成立特斯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但因业务未获批于2024年4月注销;小鹏汽车成立了天津小鹏商业保理有限公司;理想汽车通过收购银建保险经纪公司获得保险经纪牌照,直接开展车险业务;蔚来汽车也收购了汇鼎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此外,比亚迪通过全资持有易安财险股权,更名为深圳比亚迪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并于2024年5月获批使用全国统一交强险条款,进入多地区市场。传统车企巨头如广汽集团和上汽集团也早已布局保险领域。
在新能源车险领域,大多数车企目前通过保险经纪公司开展业务,比亚迪是唯一一家拥有独立保险公司的车企。业内认为,比亚迪依托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和数据积累,有望通过精准定价和优化服务,降低车主的保险成本。然而,从比亚迪财险的实际情况来看,尽管其部分车险产品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但整体而言,价格优势并不明显,仍需通过其他优势来弥补差距。
针对2024年四季度的业绩及偿付能力水平,比亚迪财险表示,由于车险保险规模上升,保费风险、准备金风险以及巨灾风险的风险暴露均显著增加。同时,新配置了股票基金和组合保险资管产品,导致市场风险最低资本增加。在考虑量化风险分散效应后,整体的最低资本相比上季度末有所增加。
车企跨界保险的成本与挑战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新能源车险市场整体承压,不能否认车企做保险的天然优势,但即便是车企依托一定的优势,也并不意味着能够迅速改变市场格局,打破行业面临的系统性困难。一方面,车企在保险业务方面的专业性不足,可能在风险定价、精算等方面存在短板;另一方面,要开展保险业务,车企需要获取各省市相应的牌照和资质,涉及资金、能力和网点布局等多重挑战。此外,保险交易系统建设和运营也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普遍关注车企的保险公司是否在对自家车的维修成本上具有优势。比亚迪财险2024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公司与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因保险事故车辆维修服务产生的维修费用累计达5172万余元,构成重大关联交易。然而,业内人士认为,费用按照公平、公正的市场化原则进行定价,因此大概率并不存在维修成本与市场相差太大的情况。
张磊认为,尽管车企在数据和生态方面具有优势,但在整体价格上并不一定具备明显优势。这是因为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成本和零部件更换成本显著高于传统燃油车,导致整体赔付风险较高。然而,车企凭借其丰富的数据资源,能够精准筛选出优质客户群体,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在价格上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优势。
面对新能源车险市场的激烈竞争,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许敏敏认为,相关企业在考虑进入新能源车险市场时,需要对未来的经营成果和承受能力进行充分评估。同时,她指出,从数据来看,我国新能源车险亏损问题有所好转。后续可以从提升车险定价能力和加强经营管理入手,对新能源车进行精准定价以减少赔付率,加强内部经营管理以减少费用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何小伟进一步表示,新能源汽车保险不仅关乎保险业内部,更依附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产业链中的制造商、维修商的行为都会影响保险价格。因此,风险因素是依附于行业实体的。
最新行业数据显示,我国保险业共承保新能源车系2795个,其中赔付率超过100%的高赔付车系有137个,包括客车99个和货车38个。这进一步凸显了新能源车险市场面临的挑战。
戴海燕认为,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在技术和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维修成本和电池等部件价格高昂。随着新能源车险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车企可以加强与其他保险公司、科技企业的合作,共同探索创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提升整体竞争力。例如,共享运营数据以提升风险识别能力,并推动车险向“生态化服务”转型。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原文链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