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细化IPO企业研发人员认定标准,强化科创属性
AI导读:
上交所对IPO企业非全时研发人员认定标准细化,打击“突击认定”乱象,旨在确保企业科创属性。建议提高科创属性中关于研发人员和发明专利的指标门槛,引导硬科技企业上市。
在最新一期的审核动态中,上交所对IPO企业非全时研发人员认定标准进行了细化规定,直击当前部分企业研发人员“突击认定”等乱象。笔者认为,这有利于确保IPO企业的科创属性。...(图片链接仅为示例,请保留原始HTML代码中的图片链接...
企业研发人员占比是衡量企业科创属性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科创属性评价指引》(下称《指引》)提出了“4+5”评价体系。企业若满足条件,即可认定具有科创属性。实践中,部分发行人通过人员内部调岗等手段,突击提高研发人员占比。对此,上交所在审核动态中明确指出:对于调岗人员,应根据当期研发工时占比来认定。对于当期研发工时占比,原则上应以最近一次签订劳动合同并正式入职的时间为起点进行计算。
上交所的这一规定,有效堵住了企业利用岗位调整等手段“注水”研发人员数量的漏洞。在笔者看来,要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目前的科创属性准入门槛或许仍然偏低。主要是企业即便同时满足科创属性的4项常规指标,也难言其为硬科技企业。
当然,4项常规指标中有关于发明专利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确保企业具有一定的科研实力。但2024年我国共授权发明专利数量庞大,其中不少发明专利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硬科技应能代表世界科技发展最先进水平。为引导真正的硬科技企业在科创板IPO上市,笔者建议提高科创属性中关于研发人员和发明专利的指标门槛。(作者系财经评论员)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