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资本市场正掀起一场资产重估热潮,围绕创新企业和宏观叙事两条主线展开。科技创新带来的资产重估,需要政府提供护航,投资者需明晰风险承载能力,用理性支持投资决策,避免认知偏见带来的风险。

  中国资本市场正开启资产价值重估的新篇章。进入农历蛇年以来,港股市场的强势表现带动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资产重估热潮。这场估值修复和资产重估主要围绕两条主线:一是以Deepseek(下称“DS”)、宇树科技等为代表的创新企业,以及生物医药创新、《哪吒2》上映等创新元素,为中国资本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宏观叙事,特别是最高决策层近期召开的高级别民营企业座谈会,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前景和空间提供了明确的指引。

  随着春暖花开,新的一年开篇布局的重要节点已经到来。在中国创新力量厚积薄发的背景下,今年的资本市场将呈现出更加积极的态势。科技创新带来的资产重估,不仅是对传统产业的颠覆,更是对新兴产业的推动。人们需要审视科技创新带来的现实冲击,聚焦其可持续性,同时明晰哪些领域受益于创新驱动,从而合理配置资源。

  当前,中国的创新能力正在不断释放,这得益于开放包容和自由的法治营商环境。政府需要把握好管与放的行为边界,用包容性支持、防护型保障和透明化担保等公共服务,为市场主体解决后顾之忧。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中国资产重估持续进行。

  为了让创新发展成为中国资产重估的驱动力,需要营造一个竞争性的创新环境,减少政府对企业创新发展的直接干预。同时,要避免以保护创新的名义遏制创新的行为,让更多的创新企业能在自由竞争中脱颖而出。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中国资本市场存在一种认知偏见,即过于强调迎新而忽视去旧。DS等大语言模型的应用需要开发更多的AI Agent(智能体),这对各行各业来说是一场重塑和重构。因此,投资者需要冷静思考,用理性来支持投资决策,避免冲动和直觉导致的错误决策。

  科技创新引发的资产重估,需要政府提供护航,同时也需要投资者明晰风险承载能力,将交易限定在可控范围内。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评估和享受创新带来的收益,量化创造性破坏所产生的损失,避免认知偏见带来的风险。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SEO关键词:资产重估、资本市场、科技创新、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