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企业宣布境外上市计划,赴港热潮涌动
AI导读:
近期,多家企业宣布境外上市计划,折射出企业积极寻求境外融资的热情。市场人士认为,监管部门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赴境外融资持支持态度,将更好支持企业规范健康发展。赴港上市热潮涌动,内地企业赴港融资热情较高,政策持续加码是推动活跃度提升的重要因素。
三一重工宣布筹划赴港上市事宜,“杭州六小龙”之一的群核科技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农业产业互联网企业一亩田集团美股IPO获中国证监会备案,新茶饮企业古茗登陆港交所,宁德时代、中伟股份赴港上市取得新进展……近期,多家企业传来境外上市的消息,折射出企业积极寻求境外融资的热潮。
市场专家指出,近期多部门明确表态支持“优化境外上市备案制度”、“完善境内外上市联动机制”以及“继续推动资本市场‘惠港5条’”等举措,彰显出监管部门对符合条件企业赴境外融资的积极态度,这将为企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规范健康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持。
赴港上市热潮持续升温
近期,境内企业赴境外融资的热情持续高涨。据统计,截至2月18日,今年已有12家公司赴美上市,7家公司赴港上市,这一数字远超去年同期水平。
从行业角度看,近期赴境外上市的企业多集中于新消费、医疗、互联网、科技等领域,并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以2月12日成功登陆港交所的古茗为例,其公开发售部分获得了上百倍的超额认购。
国桓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蒋靖分析认为,成熟市场在新消费、人工智能等板块交易活跃,市场对这些领域企业的估值水平也更高。随着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引爆AI热潮,投资机构正在重新评估中国科技股的价值,中概股在一二级市场的估值有望迎来显著提升。
从上市地点来看,企业赴港融资的热情尤为高涨。截至2月18日,今年已有25家企业获得境外首发备案或全流通备案,其中绝大多数为赴港IPO。除了古茗外,新茶饮行业的蜜雪冰城、沪上阿姨也纷纷选择港交所作为上市目的地。
此外,多家A股企业也透露出赴港上市的意向。2月11日,宁德时代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挂牌上市申请。同日,中伟股份也表示,已审议通过授权管理层启动在港交所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
市场专家表示,赴港IPO支持政策的持续加码以及企业“出海”发展需求的日益强烈,是推动近期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活跃度提升的重要因素。
谈及赴港上市的原因,中伟股份表示,旨在推进公司“发展全球化”战略部署,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助力全球产业布局。
安永大中华区上市服务主管合伙人何兆烽预测,2025年香港IPO活动有望重拾升势,有机会重返全球排名前列。内地大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A+H企业上市将继续多点开花,为香港IPO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打造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境内企业境外上市活动的持续活跃,离不开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境外上市新规的实施进一步畅通了企业境外融资渠道,对提高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的信息披露质量产生了积极影响,不断提升全球资本市场对中国企业的认可度。
蒋靖指出,相比之前,监管部门对境外上市备案补充材料的要求更加明确、精简,不再对境外上市额外设置门槛和条件,并提升了备案透明度,这些措施均显著提升了境内企业境外融资的便利程度。
机构梳理发现,上市法律架构的合规性、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核查、历史沿革和股权变动、员工持股计划和股权激励、业务合规与资质证照、个人信息与数据合规、经营模式与独立性等是监管部门较为关注的问题。
随着中国证监会不断发布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企业需更加关注自身业务合规性和数据安全问题,以确保顺利推进境外上市进程。
进一步拓宽企业境外融资渠道
市场专家预计,在进一步拓宽企业境外融资渠道的政策预期下,境内企业境外融资活动有望进一步升温。
内地企业赴港上市预计将再迎利好。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日前透露,为配合需要拓展海外业务的内地企业在港融资,香港已优化上市批核流程;香港证监会和港交所正就优化上市要求、市场结构和提升公司管治等进行全面研究,并将在年内提出优化建议,以进一步协助内地企业筹集资金。中国证监会近期也表示将继续推动资本市场“惠港5条”落实落地,大力支持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积极稳妥拓展与境外市场合作。
毕马威中国香港资本市场组主管合伙人刘大昌表示,随着香港IPO市场持续向好,投资者信心日益增强,香港作为上市目的地的吸引力与日俱增。
境内外市场融资协同发展或成为新趋势。蒋靖建议,应更好利用互联互通机制,优化“A+H”等新股上市申请审批流程,进一步提升符合条件的A股企业在港IPO审批质效;企业应充分利用境内外市场协同发展的机遇,拓展国际业务,整合全球资源,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此外,境外上市备案管理质效也有望进一步提升。中国证监会在部署2025年工作任务时提出,将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优化境外上市备案制度,拓展资本市场跨境互联互通。高盛亚洲(除日本外)股票资本市场联席主管王亚军预计,结合实际情况判断,境外上市备案效率将持续提升。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