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常州—上海经贸交流和创新合作活动周正式拉开帷幕,常州市长周伟率队来沪与200多名企业机构代表共谋发展。活动现场签下3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约308.1亿元。常州发布九大细分赛道投资机遇,深化沪常经贸交流与合作,共谋高质量发展。

沪联互通,常来常往!2025年2月20日,常州—上海经贸交流和创新合作活动周盛大启幕。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周伟率团访沪,与全球500强企业、知名跨国公司、商会及重点国企,以及上海产业、科创、金融、人才、文旅等领域的200余位企业机构代表共商合作、共谋发展,深化沪常经贸交流与合作。

今年,常州已连续第19年在沪举办经贸周活动。周伟市长在致辞中表示,期待“上海智慧”与“常州制造”、“上海资本”与“常州活力”、“上海英才”与“常州舞台”深度融合。活动现场,30个重大项目签约,涵盖新型电力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机器人、半导体等领域,总投资额高达308.1亿元。

重点发布:九大细分赛道投资机遇

常州,这座迈入“万亿之城”的城市,如何跃升能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的一年,常州将在哪些行业赛道发力?

在经贸周新春交流会上,常州市发布了“新质生产力”细分赛道投资机遇,重点涵盖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固态电池、氢能、第三代半导体、合成生物、机器人、人工智能、工业母机、低空经济等九大赛道。

常州市商务局局长韩雪琴介绍,作为新能源之都,常州依托理想、比亚迪等新能源整车企业,以及超350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已拥有60余家智能网联相关企业。未来,常州将在自动驾驶、车路云一体化等领域发力,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整车及核心零部件。

在动力电池领域,常州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全国第一,全球动力电池前十企业中三家布局常州。固态电池领域,常州将重点引育高能量密度材料、新型固态电解质材料等,探索固态电池新应用。

合成生物产业方面,常州已布局三大产业园,汇聚149家相关企业。机器人领域,常州将加快布局高端整机、控制系统等,推动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发展。

人工智能领域,常州将围绕算力、算法、数据,重点招引人工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器等项目,探索行业大模型等领域。

2024年,常州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已培育近百家相关企业。

再攀高峰:万亿之城能级跃升,构建优质企业生态

2023年,常州迈入GDP万亿元行列,成为江苏省第五个“万亿城市”。2024年,常州地区生产总值达10813.6亿元,增长6.1%,增速列苏南第一、全国万亿城市第三。

国务院公布的《常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常州为长三角地区重要中心城市,要求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同。

常州北倚长江、南衔太湖,入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名单。常泰长江大桥将于今年通车,为企业提供优质要素供给、便捷物流。

周伟表示,常州全方位融入上海大都市圈,经贸互动频繁,产业创新合作紧密。国家战略与省级战略在常州交汇,城市辐射力、吸引力持续增强。

常州是国家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坚持实体经济为本,保护企业家权益,让企业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通过经贸周活动,上海技术成果在常州孵化,常州产品配套上海、走向世界。常州将继续深化与上海的“双城记”,加快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