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明发布首批4宗行政执法指导性案例,通报近年来证券行政执法工作进展。2024年证监会办理案件739件,罚没款153亿元。证监会坚持“零容忍”态度,强化对市场欺诈、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的打击,保护投资者利益,推动市场生态优化。

  2月21日,在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证监会联合举行的“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犯罪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明发布证监会第一批4宗行政执法指导性案例,通报近年来证券行政执法工作进展和成效。

  数据显示,2024年,证监会办理各类案件739件,作出处罚决定592份,罚没款153亿元,超过上一年两倍;2024年证监会共移送各类案件163件,移送涉嫌犯罪主体600余人。证监会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违规减持、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

  李明表示,证监会稽查执法的职责使命就是遵循反证券欺诈的基本逻辑,通过惩治违法“已然”,震慑违法“未然”,激浊扬清,修复信用,为资本市场公平秩序保驾护航,为广大投资者根本利益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对两类违法行为打击力度持续加强

  据李明介绍,近年来,证监会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维护资本市场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不断增强广大投资者的安全感。

  一是保持执法定力,以“零容忍”态度处理了一批典型案件,有力整肃各类违法,深度净化市场环境。

  二是聚焦执法重点,不断强化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违规减持、操纵市场等投资者最关切、最痛恨、“最不能忍”的违法行为的打击惩治。此次发布的指导性案例,涉及财务造假案例占比一半,涉及操纵市场占比四分之一。今后,对这两类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还将持续加强。

  三是坚定站稳投资者立场。我国股市中小投资者占比高达96%,风险承受能力薄弱,自力救济能力相对不足,是案件中“看不见的当事人”。证监会更多站在保护投资者的角度,依法行政。

  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何艳春表示,2024年证监会对61起财务造假案件作出行政处罚,同比增长17%;案件处罚金额1577万元,同比增长12%。

  下一步,证监会将坚持惩防并举、标本兼治,通过多渠道识别造假线索,特别是完善线索举报奖励制度,紧盯可疑迹象,提升违法违规发现能力,优化调查流程,提高处罚效率。同时,将推动进一步加强民事赔偿和刑事打击。

  何艳春同时表示,2024年,证监会对42起操纵市场案件作出处罚,罚没金额49.5亿元,同比增长42.2%。证监会将继续加大对操纵行为的打击力度,提升能力,丰富线索筛查手段,集中兵力抓好恶性操纵案件的打击惩治。

  严监严管意在强本强基

  证监会坚持法治导向,不断提升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能力和水平。李明表示,证监会执法坚持客观中立、不偏不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既保持执法力度,又释放执法温度。

  “严监严管的目的是强本强基,证监会也注重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着力推动市场生态的不断优化。”李明表示,证监会始终坚持标本兼治,协同各方持续推动综合治理,共同构建规范有序的市场生态。

  李明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深入推进新“国九条”和资本市场“1+N”政策文件落地,强本强基,严监严管,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操纵市场、违规减持等恶性违法重拳出击,从严惩处,持续巩固并不断加强资本市场执法高压态势。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