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香港证监会建议提高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的期货及期权合约持仓限额,旨在提升香港金融市场竞争力。此举将优化风险管理框架,同时香港交易所收入及净利创历史新高,新股集资活动显著增加。

香港证监会,有新举措!

2月27日,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证监会)发文,建议将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的期货及期权合约的现有持仓限额,分别提高50%、108%及43%。香港证监会表示,这将使香港衍生工具市场跟上主要股票指数的市值及其成份股的成交量在过去数年的增长,同时不会对市场带来额外风险。此举旨在提升香港金融市场竞争力,优化风险管理框架。

二级市场上,受资金获利的影响,香港股市27日冲高回落,恒生指数盘中一度冲上24000点,收盘时下跌0.29%报23718点;恒生科技指数盘中一度涨超2%,最终收跌1.22%。年初以来,恒生指数累计涨幅超过18%,恒生科技指数涨幅超过31%。

值得关注的是,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27日披露了2024年全年业绩。数据显示,2024年,香港交易所收入及股东应占溢利均创出历史新高。

香港证监会最新发声,2月27日,为紧贴市场发展,建议提高以香港三大股票指数为基础的交易所买卖衍生工具的持仓限额,并就建议展开咨询。有关建议会将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的期货及期权合约的现有持仓限额,分别提高50%、108%及43%至15000、25000及30000份。

香港的持仓限额制度设立于1999年,旨在提高市场透明度,防止大额持仓影响市场稳定。违反持仓限额不仅违反交易所规章,亦可能触犯刑事罪行。

此次香港证监会讨论提升持仓限额的背景是,香港股市大幅增长,大型上市公司数目增加。数据显示,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的市值在过去10年内分别上升了约60%和250%,而其成份股的平均每日成交额也分别上升了约160%和300%。相比之下,相关合约的持仓限额名义价值并未出现类似增长。

香港证监会认为,持仓限额过低或会阻碍市场的对冲及交易活动,有关建议旨在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维持稳健的监管框架。数据显示,提高持仓限额对市场影响不会过大。

近来,香港证券监管部门不断推出制度优化政策,以期活跃港股市场,提升竞争力。例如港交所优化费率,取消股份交收费的最低和最高收费限额,于2025年6月生效,此举将降低交易成本,利好港股交易活跃。

香港交易所收入及净利创新高,2024年,香港交易所收入及其他收益为223.74亿港元,同比上升9%;股东应占溢利为130.50亿港元,同比上升10%。其中,第四季度收入及其他收益同比上升31%,股东应占溢利同比上升46%。

香港继续是全球最活跃的新股集资市场之一,2024年一共迎来71只新股上市,总集资额达880亿元。新股集资活动在下半年显著增加,受益于中国内地公布的货币及财政措施。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