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资金理性争抢港股定价权
AI导读:
本周港股高位宽幅震荡,南下资金再次尝试夺取港股定价权。2月南向资金净流入额高达1528亿港元,创下单月次高。此次南下资金更为理性,资金流向平稳,科技、红利两头布局。数据显示,最近一年南向资金净买入金融板块最多,腾讯等股票持有市值领先。
蓝鲸新闻2月28日讯(记者敖玉连)本周,港股在近年来高位宽幅震荡,四年前争夺港股定价权的声音再次响起,港股市场再次成为焦点。
2021年1月,公募主导的南向资金出现3100亿港元的天量净买入,华创证券曾豪言“跨过香江去,夺取定价权”。然而,这场定价权争夺最终以南下资金被套牢收尾。资金在高位入场后,次月恒指大跌,回调三年。
2025年2月,资金南下争夺港股定价权的论调再起,南向资金净流入额高达1528亿港元,创下单月次高。时隔四年,南向资金以一种更理性的方式,再次尝试夺取港股定价权。
资金持续南下猛灌港股,2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尽管港股以一根大阴线收盘,恒生科技指数跌超5%,但南向资金却无畏调整,尾盘流入量暴增,当天净流入119亿港元。整个2月,南向资金净流入额高达1528亿港元,创下历史次高,连续20个月保持净流入。

2020年至今南向资金流入(按月计算),显示出资金对港股市场的持续关注。
在港股市场,国际资金的力量举足轻重,但最近两年,南向资金在港股的话语权在逐步提升。据兴业证券研报,截至2月21日,南向资金在港股总市值中的持有比例已达到11.6%,而2020年末这一比例仅有4.9%。与此同时,国际中介机构持股则下降至45.6%。

沪深港通有50万的开通门槛,南下资金多以机构为主,险资是大买家之一。2024年,南下资金主要流向高股息资产,如三桶油、四大行等。而最近一个季度,资金开始明显转向AI等科技板块。
上一次南向资金抢夺定价权是在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初,当时公募基金爆火,A股估值较高,港股成为“价值洼地”。然而,由于集中流入单一概念,市场形容这是公募A股抱团后的港股分团。狂欢之后,港股开启三年的漫长回调。
与上次不同,此次南下资金更为理性,资金流向没有像此前大开大合,整体趋势平稳。在投资方向上,此前资金抱团新经济板块取暖,现在则是科技、红利两头布局。
数据显示,最近一年,南向资金净买入金融板块最多,达2362亿元,其次是信息技术板块,达1816亿元。截至目前,南向资金持有市值最多的股票是腾讯、中国移动和小米集团。

(文章来源:蓝鲸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