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潞晨科技官宣暂停DeepSeek API服务,引发广泛关注。据新浪科技了解,此次调整主要原因是出于成本考量。DeepSeek公布线上系统理论成本利润率高达545%,但第三方MaaS厂商难以达到该成本,因此选择暂停接入。此举反映出中小MaaS厂商在技术壁垒被打破后的困境。

国内第一波官宣弃用Deepseek的公司出现了。3天前,DeepSeek官方公布线上系统理论成本利润率高达545%。几乎同一时间,“清华系”AI Infra企业——潞晨科技,突然宣布暂停DeepSeek API访问服务。

在DeepSeek将GPU利用率提升到极致,众多厂商纷纷接入的情况下,潞晨科技的这一“反向操作”令人费解,其创始人尤洋也因此受到众多网友的指责。新浪科技从潞晨科技内部人员处了解到,此次调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于成本考量”。

多位接近潞晨科技创始人尤洋的投资人及AI行业同行透露,虽然DeepSeek开源了许多推理组件,但第三方MaaS厂商很难达到官方成本,因此只能选择暂停接入。

“停用的核心还是成本问题”

3月1日,DeepSeek公布线上系统理论成本利润率达545%后引发广泛关注,潞晨科技随后在官方渠道发文称,将在一周后停止提供DeepSeek API服务。对于公司为何忽然决定停止提供该服务,潞晨科技至今未公开提及。但从尤洋在知乎等平台发布的大量“对于DeepSeek成本理性分析”内容来看,成本问题是关键。

尤洋对于DeepSeek的思考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DeepSeek公布的系统理论成本利润率数据是在超负荷情况下得出的,非常规MaaS产品;二是DeepSeek产品经常掉线;三是DeepSeek论文中显示的训练成本只是实验成本,开发大模型需要多次实验,中小云厂商不应靠倒卖DeepSeek API赔本赚吆喝。

在与新浪科技的沟通中,多位接近尤洋的人士表示,尤洋对于DeepSeek的成本分析,旨在讨论像潞晨科技这类的企业,作为DeepSeek的第三方MaaS产品服务商,是否有盈利模式。

尤洋的理论观点最早出现在2月。他指出,如果满血版的DeepSeek R1每日输出1000亿token,那每月的机器成本是4.5亿,亏损4亿。这一言论和数据受到了同为清华系AI Infra创企的基流动创始人袁进辉的公开激辩。

其中一位接近尤洋的人士直言,不可否认的是,MaaS行业确实承担了整个行业的亏损,各大厂和模型厂其实API都是亏本的,真正有进账的是各种合作,如定制开发或私有化。在M看来,潞晨科技暂停DeepSeek服务,“核心便是成本问题,虽然DeepSeek开源了很多推理组件,但这些可能并非全部,所以第三方MaaS很难做到官方成本,潞晨科技同样面临着极大的成本考验,于是选择了暂停服务。”

对于暂停DeepSeek API服务一事,潞晨科技方面未作公开说明。不过新浪科技通过公司用户群了解到,公司给出的官方解释是:“由于业务调整,潞晨云将在本周五晚暂停MAAS API服务,未使用的余额可联系发票小助手退款。”

另一位潞晨科技投资人和公司内部人士同样表示,做出这样的业务调整“主要是出于成本考量”。他们指出,提供稳定的DeepSeek服务成本太高,需要备份大量冗余的算力资源,而这方面比不过大型云厂商,所以只能放弃。

优势消失了,中小MaaS商“瑟瑟发抖”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数百家企业宣布接入DeepSeek,覆盖科技互联网、云服务、电信、金融、能源、汽车、手机等热门领域以及全国各地政府机构。

一位潞晨科技的投资人认为,通过DeepSeek提供稳定访问服务的成本其实并不低。当DeepSeek官方公布的成本价越来越低时,第三方MaaS厂商如果无法提供与官方成本和性能接近或更好的服务,盈利空间将收窄。

不同于中小AI云厂商,阿里云、腾讯等大型企业有着更加充实的资金和算力资源储备,能够支撑得起提供DeepSeek服务所带来的短期亏损,并通过DeepSeek吸引用户,实现更多变现可能。

有趣的是,上周DeepSeek宣布将开源系列代码库后,同样基于DeepSeek提供相关API服务的企业家在朋友圈公开表示担忧。

受DeepSeek冲击的中小MaaS厂商不止一家。随着DeepSeek不断推动系列代码库的开源,一大批第三方MaaS厂商的技术壁垒正在被打破,他们的产品和服务竞争优势不再。

(文章来源: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