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东方财富董事长其实表示,金融大模型正逐步深度融入核心业务链条,成为业务增长驱动力。同时,金融机构在应用大模型时面临提升模型准确性、实现技术投入可持续、应对数据和隐私保护等三大挑战。

 “当前,金融大模型已超越单一场景应用,开始逐步深度融入核心业务链条。”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东方财富董事长其实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国内知名互联网券商,东方财富多年来保持高研发投入比,数年前就布局人工智能与大模型,并率先发布自研智能金融终端——妙想投研助理。

 其实强调,金融行业正系统性拥抱AI,金融大模型正从“效率工具”升级为“战略引擎”,有望成为金融机构业务增长的重要驱动力。然而,在实际业务落地中,金融机构应用大模型仍面临三大挑战。

 金融业全面拥抱AI

 目前,金融行业正处于深化改革和数智化转型的关键期,大模型在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方面潜力巨大,应用正向纵深发展。近几年,金融行业对AI的认知经历了从谨慎观望到战略重估,再到全面拥抱AI的三个阶段,大模型在金融行业的落地应用正快速规模化。

 “特别是Deepseek等高质量、低成本开源模型的出现,降低了大模型应用部署门槛,促进了金融AI应用生态的繁荣。”其实称。

 其实还观察到,大模型的场景化结合深度不断提升。随着AI赋能成为共识,金融机构对大模型的态度从“是否要做”转向“如何做深”。行业主体持续发挥金融数据优势,深挖金融场景需求,推动大模型从基础场景向复杂分析决策场景融入。

 “应用的深化也让大模型内生问题的解决变得紧迫。”其实指出,大模型的技术局限性与金融场景的复杂性、低容错性存在适配问题,规范大模型合规应用边界、平衡技术风险与经营效益成为金融机构的关注焦点。行业正协同构建金融大模型的数据、应用评测标准,提供安全治理指引。

 重构金融服务 全生命周期管理

 其实表示,金融大模型正从“效率工具”升级为“战略引擎”,有望重构金融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成为业务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以东方财富自研的妙想金融大模型为例,通过“人机协同”模式,颠覆传统投研工作范式,高效赋能投研。

 在客户服务方面,金融大模型实现从“标准化响应”到“个性化交互”的转变。在风控体系建设方面,金融大模型将“事后分析”转向“事前预警”与“事中监控”,构建动态风险防控体系。

 其实还谈到,金融业对信息准确性、真实性、权威性要求高,而大模型应用中可能存在输出偏误。因此,保证大模型回答准确可用成为行业迫切问题。东方财富在提升模型准确性方面进行了尝试与探索,完善模型“金融思维链”,推出信源分级机制,建立全流程风险防控体系。

 金融大模型应用面临三大挑战

 在实际业务落地层面,其实认为金融机构需重点关注三大挑战:一是提升模型准确性,金融场景对模型精确度与可解释性要求严格,大模型多步推理可靠性有待提升;二是实现技术投入可持续,大模型训练、推理阶段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对金融机构资金投入构成压力;三是应对数据和隐私保护挑战,大模型应用涉及海量金融数据分析,如何保护客户数据、业务数据安全,规范数据流动行为、避免合规风险,是金融机构需重点关注和应对的挑战。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