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需协同发力
AI导读:
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保持高速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需产业链企业协同发力。上汽通用五菱姚佐平提出发挥广西资源及区位优势,助力汽车产业电智化转型,并建议支持微小型新能源汽车发展,以铝代铜、以竹代塑,推动能效提升。
近些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1.5万辆和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和29.4%。这一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巩固和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领先优势,亟需汽车产业链企业协同发力。
《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姚佐平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发挥广西资源及区位优势,助力汽车产业电智化转型的建议》和《关于进一步支持微小型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建议》。
新能源汽车发展需向海图强
姚佐平指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转型关键期,轻量化低碳材料的应用直接关系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然而,铝材、竹材等轻量化材料在整车中应用比例仍较低,其中铝材约20%,竹材仍在小规模试验应用阶段。广西在铝、竹等轻量化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车布局、东盟外贸等方面具备独特优势,具备“以铝代铜”的产业基础。
广西铝土矿储量全国第二、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在“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精深加工”产业链已有初步布局。此外,广西的竹林面积超过1000万亩,竹材年产量位居全国前列,这有助于推动“以竹代塑”在汽车内饰等领域的应用。同时,广西毗邻东盟市场,RCEP政策红利及区位优势显著,新能源汽车出口潜力巨大。
姚佐平强调,通过“以铝代铜”降本减重、“以竹代塑”低碳赋能,对推进我国汽车产业电智化转型,构建面向东盟的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轻量化、低碳材料可以满足汽车工业轻量化需求,推动能效提升。铝合金汽车零部件能有效提升铝制品深加工价值,推进汽车零部件材料低碳转型,是破解产业资源瓶颈、推进绿色发展的关键。依托广西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拓展东盟市场,对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姚佐平建议,打造“铝—竹”双链协同研发平台,加快技术创新;建设广西泛铝件先进制造基地,提升铝制品深加工附加值;强化政策引导、整合链条资源,完善配套体系;推动中国—东盟新能源汽车标准互认互通。
支持微小型新能源汽车发展
姚佐平还提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历史性突破,包括产销突破1000万辆、市场渗透率突破40%、出口量突破200万辆。然而,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需认识到政策扶持、降碳目标和人民绿色出行需求三个战略维度的平衡要求。
随着产业升级,新能源汽车市场也面临结构性挑战,如高端车型边际拉动效应递减、县乡新能源渗透率低、微小型车占比下降等。姚佐平认为,构建更精细化的政策调节体系,对保障人民绿色出行需求及汽车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微小型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下乡”的核心抓手,能有效释放农村市场活力,扩大内需增量。同时,它也是“双碳”目标达成的高效抓手和保障基本民生出行的普惠载体。为此,姚佐平建议优化购置税减免政策导向,支持微小型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完善农村新能源汽车用车生态;完善新能源汽车保险及以旧换新等政策。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