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产业竞争格局:京沪深多地领跑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
AI导读: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产业。目前,国内多个城市已在未来产业领域布局,形成各具特色的竞争格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在多个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这些领域将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
去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产业发展。随后,2024年两会,“未来产业”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
大力发展未来产业,对提升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多个城市已在未来产业领域布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竞争格局。在生物制造领域,北京、上海、深圳、天津领跑;量子科技领域,合肥与北京、上海鼎立;具身智能领域,北京、深圳、上海、杭州比肩;6G领域,北京、南京、深圳、上海并立。
生物制造作为颠覆性技术创新,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中国生物制造市场规模2023年已达4200亿元,预计未来十年保持每年近17%的增长。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已出台专项政策或量化目标,推动生物制造产业发展。
量子科技领域,量子技术在多个领域已实现突破,展现出极大的产业潜力。北京、合肥、上海、深圳等城市在量子科技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和产业基础。
具身智能方面,人形机器人等智能系统受到广泛关注。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凭借技术、产业和生态综合优势,在具身智能领域领先全国。
6G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将对多个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北京、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以强大的科研优势和产业生态,共同处于6G产业竞争力第一梯队。
未来产业的发展将引领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为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注入新的动力。政府应继续加大支持力度,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