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政策层面高度重视。汽车行业加速向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转型,智能化技术成为重要驱动力。车路云一体化加速发展,产业链资本涌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

  春来潮涌看两会,奋楫扬帆新征程。

  在全球践行绿色出行与低碳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未来,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向智能化、高质量发展转型,是防范内卷、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所在。2025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纷纷将加快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列为“关键词”,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向新发展的产业热潮。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这一表述相较于2024年的“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有了进一步升级,充分体现了政策层面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高度重视。

  当前,在人工智能、5G通信、物联网等技术的持续突破和加持下,中国汽车产业正加速向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转型。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已成为移动智能空间,用户使用时间将大幅增加,产业正向消费电子产业生态快速融合。

  正如全国政协常委、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所言,在新能源产业面临发展抉择的关键时刻,单一企业的技术突破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构建开放、协同的智能生态圈已成为行业共识。换言之,未来汽车工业竞争的高地,将以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为支点,构建汽车产业智能新生态。

  AI加持:智能化跃上新台阶

  2025年新年伊始,主流车企纷纷发布高阶智能驾驶技术规划,加速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比亚迪、长安汽车等品牌宣布将智驾技术引入全系车型,加速智能驾驶平权。

  据盖世汽车研究院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国内新车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装配量达1098.2万辆,渗透率高达47.9%。汽车行业正加速迈向智能驾驶全面普及时代,智能化技术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表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作为移动智能空间,其产业发展离不开丰富的生态支持。人工智能(AI)将贯穿设计、制造、销售、维保全链条,为行业注入新动能。

  面对传统智能驾驶技术受限于极端场景处理能力不足及高算力硬件依赖的问题,国产AI大模型的涌现为行业带来了破局之道。比亚迪、小鹏汽车等头部车企通过AI大模型生成仿真场景数据,提升极端工况训练效率。特斯拉的Dojo超算中心则通过视频数据训练,实现自动驾驶算法的自我迭代。

  聚“链”:供应链向网状发展

  新能源汽车的生产链条涉及上千个整体模块、上万个零部件以及超200个供应商。加快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革新产品不可或缺,重构产业链亦是重中之重。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国内已初步构建起覆盖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智能网联三大领域的汽车零部件集群化供应体系。当前,我国汽车供应链正在从传统线性模式向多元化、高度协同的网状结构转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务副秘书长罗军民认为,从零部件供应商到整车制造商,再从软件开发商到服务商,每一个环节都是智能网联汽车生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通过紧密合作,才能有效整合资源,加速技术创新。

  在“整供协同”模式下,比亚迪垂直整合三电系统,刀片电池成本较传统方案降低30%。这种模式既保障了技术自主性,又通过规模化降低了边际成本。

  此外,主机厂与零部件企业的合作模式也正从垂直分层转向开放协同。跨界融合也成为新趋势,华为、百度等科技巨头在智能网联领域的突破,以及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印证了跨界合作对供应链创新的驱动作用。

  协同:车路云一体化加速发展

  车路云一体化,即“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强大的云”。当前我国车路云一体化产业正处于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期,正从“单车智能”向“全局智能”转变。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研发、测试示范和商业化应用提供有力保障。目前,全国已有50多个城市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开放测试道路超过3.2万公里。

  智慧道路规模的逐步扩大为智能汽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北京为例,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已在16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实现“车、路、云、网、图”的一体化覆盖。

  “云”作为驱动整个系统智慧化的“无形大脑”,通过海量数据的汇聚与分析,赋予车路协同超越物理限制的全局决策能力。吉利未来出行星座部署30颗卫星,实现全球90%区域覆盖;百度Apollo“ACE交通引擎”在长沙落地,路口通行效率提升30%。

  蓄力:产业链资本涌动

  汽车行业整合加速,车企并购活跃度显著增高。根据《2024年新能源汽车投融资报告》,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共发生451起投融资事件,累计金额超1025.81亿元。

  在投融资活动愈发频繁的背景下,社会资本和风险投资纷纷涌入汽车产业领域以寻求新的投资机会和增长点。同时,汽车厂商也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以支持自身的智能化转型和创新升级。

  然而,资本扎堆涌入汽车赛道也需警惕结构性风险。如何引导汽车产业资本实现良性循环成为行业关注焦点。北京和深圳的实践案例为行业提供了有益借鉴。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