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向资金持续涌入港股,恒生指数年内涨幅领跑全球
AI导读:
南向资金持续涌入港股,3月12日净买入额达262.11亿港元。恒生指数年内涨幅领跑全球,但港股行情结构化特征明显。AI产业成为资金主要流向,机构对港股后市表现持乐观态度。
南向资金持续涌入港股的态势令市场惊叹。3月12日,港股虽然高开低走,恒生指数已连续四日微跌,但恒生科技指数和恒生指数年内涨幅仍分别达到30.82%和17.65%,表现领跑全球资本市场。
当日,南向资金净买入港股262.11亿港元,这是年内第四次单日净买入超过200亿港元。仅3月10日,南向资金就净买入296.26亿港元,创下互联互通机制开通以来的单日净买入新高。
趁着港股调整的机会,南向资金加码买入,其坚定态度出乎不少市场人士意料,与过去港股稍有反弹资金便撤离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
值得注意的是,之前不断净卖出港股主题ETF的资金也开始回归,重新拥抱港股主题ETF。
南向资金年内已净买入港股超3600亿港元
近期,港股市场迎来南向资金的持续涌入,这种趋势并未因港股高位震荡调整而改变,南向资金反而不断加码。市场观察人士戏称南向资金“急不可耐”。
3月12日,南向资金净买入额再次超过200亿港元,达到262.11亿港元,显示出内地资金对港股市场的浓厚兴趣。
自2025年以来,南向资金多次单日净买入超200亿港元,例如2月18日、2月25日和3月10日。其中,3月10日的净买入额创历史新高。
整体来看,自2024年累计净买入超8000亿港元后,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加速流入港股。2025年2月,南向资金单月净买入额高达1527.78亿港元,创三年来新高。年初至今,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已超3600亿港元,彰显出对港股市场的坚定信心。
中欧丰泰港股通混合基金经理罗佳明分析,从2月中旬开始,长线稳健性外资基金明显流入,以指数蓝筹为主,行情从科技板块扩散至消费、保险等板块,但本轮回流仅为阶段性修复。
值得注意的是,港股主题ETF的资金流出趋势正出现反转。3月10日和11日,港股主题ETF连续两日获得资金净流入,被市场视为积极信号。
此外,除了被动指数基金,积极主动型基金对港股的布局态度更为坚决。截至2024年四季末,公募基金的港股持仓占其股票投资市场比例升至30.5%,创五年新高。
多因素驱动资金南下,中资机构渐握定价权
尽管恒生科技指数和恒生指数年内涨幅显著,但港股行情结构化特征明显。
数据显示,截至日前,在540多只港股通标的中,仅有不到四分之一的个股跑赢恒生指数,科技消费与AI医疗领涨,传统板块落后。
景顺长城科创三年定开混合基金经理郭琳表示,Deepseek-R1模型的推出是重要催化剂,降低了技术应用门槛,市场开始重估我国AI产业应用前景。此轮行情中,医疗保健、软件互联网、科技半导体成为资金主要流向。
华安基金分析,DeepSeek带动了中国AI产业链的估值重塑,由于港股AI含量更高,港股近期大幅跑赢A股,且领涨全球市场。叠加港股整体估值性价比较高,海内外资金加速流入,也带动了科技以外的红利等板块跟涨。
展望港股后续走势,机构观点各异。罗佳明指出,虽然短期内部分公司股价涨幅过大且基本面不稳固,存在回调风险,但从中长期视角来看,港股估值水平仍合理,对后市表现保持乐观。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关键词:南向资金、港股、恒生指数、AI产业)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