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潮下的创投市场:乐观与审慎并存
AI导读:
AI行业及相关领域因DeepSeek崛起而热捧,VC/PE热情高涨,但募资和退出环节紧张。市场回暖需满足长线资金入场与退出渠道畅通。一级市场活跃度增加,但仍需谨慎出手。项目估值整体偏理性,真正复苏需基本面变化支撑。
在创业创新的最前端,一种撕裂感正在蔓延。
一边是行业回暖迹象显现催生的乐观。AI行业及相关领域因Deepseek的崛起而再次受到热捧,VC/PE热情高涨:诸如宇树科技等头部项目估值飙升;FA机构提高薪资吸引AI背景人才;投资人频繁出差,提前锁定未来创业者。
另一边则是募资和退出环节紧张带来的“悲观审慎”。2024年VC/PE市场募资规模大幅下降近47%,市场化机构因资金不足而谨慎出手,项目融资难度加大。水木资本董事长唐劲草指出,项目估值中枢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0%。退出环节亦未见改善,IPO过会量维持低位,跨界并购乱象频发。
若没有基本面的支撑,情绪回暖只会造就“表演性复苏”。真正的市场回暖需满足长线资金入场与退出渠道畅通两大条件。
淡出VC圈的投资人又回来了。DeepSeek带动AI行情,一级市场活跃度显著增加,投资人频繁看AI项目,甚至一些淡出VC圈的投资人都回来了。
部分机构已经实际出手。阿米巴资本副总裁沈心晖表示,自2023年初以来,AI大模型结合行业应用的创业公司大量涌现,阿米巴资本已投资了其中不少优秀团队。
DeepSeek的火爆让外资态度发生转变,中国市场的潜力重新得到认可。中东、东南亚等非美国的美元基金成为机构募资的重点。
进入2025年,一级市场资金集中流向硬科技赛道、新质生产力项目以及具备出海替代能力的AI应用和生物医药企业。
作为创投行业前哨的FA机构,内部经历变化,折射出市场动向。科技、半导体、医药、消费等行业均感受到AI结合是一个大主题。
产业界高管、学界明星教授等潜在优质创业者开始密集出现。这些身处市场一线的人冒着放弃稳定高薪风险出来创业,肯定是看到了更大的机会。
为了跟上AI热潮,投资机构内部加紧储备AI人才。VC/PE招聘AI领域投资经理明显增多。
但在乐观表象下,仍有不少投资人对行情持审慎看法,这种谨慎多半来自于对募资以及退出环节的判断。
泥藕资本董事总经理杨子江坦言,目前的一级市场仅可以说是从“寒冬”初步松动,要想真正回暖,外部需要的条件或迹象仍很多。
提高KPI背后的原因有很多,并不一定指向今年行情复苏。去年不少GP投资停摆,今年开始要求抓紧投出去。
在投资环节,VC/PE总体保持谨慎,即便在风口之上的AI领域,机构真正出手的项目仍不多。资金紧缺,投资机构出手谨慎,对于AI类项目投资条款的主导权更多在投资机构一方。
项目估值整体偏理性。在风口熄火的领域,项目估值普遍回落,有的甚至出现估值倒挂。
多数行业人士认为,一级市场真正意义上的回暖,需要有更明确的基本面变化作为支撑,包括市场化LP再度活跃、IPO退出畅通、并购交易推进等多重维度。
市场化资金的活跃度亦被多次提及。深圳一头部机构投资人士表示,从大家积极看项目、出手节奏加快以及增加招聘的角度来说,一级市场对比之前确实回暖。但市场化资金活跃度仍不够,资金结构失衡。
唐劲草用“分化”概括创投行业现状:看项目、投项目呈现结构性分化;募资端,国资占比持续攀升,市场化母基金出资停滞。他认为,不能简单用“回暖”定义当前市场。
真正的复苏需看到长线资金重启LP投资和退出渠道实质性打通。当前,S基金交易升温,A股并购重组案例增长,这或许说明一级市场正在酝酿结构性破局,但离整体回暖仍有距离。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