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石家庄首富李兆廷被立案,*ST旭蓝退市风险加剧
AI导读:
*ST旭蓝公告称实控人李兆廷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股价大跌。公司因控股股东东旭集团占用资金超70亿元未还,面临退市风险。李兆廷旗下另一家公司东旭光电已退市。*ST旭蓝业绩持续低迷,巨额资金被关联方占用,重整保壳之路或已断绝。
3月16日,A股上市公司*ST旭蓝(000040.SZ)公告称,公司实控人李兆廷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此举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3月17日开盘,*ST旭蓝股价大跌,截至发稿报0.82元,跌幅达4.65%,总市值缩水至12.19亿元。值得注意的是,*ST旭蓝去年全年股价跌幅超74%,自2015年股价达到历史最高的21.78元以来,已跌超95%。
截至3月14日,*ST旭蓝已连续9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根据交易规则,若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公司将面临强制退市风险。此外,ST旭蓝还因控股股东东旭集团占用公司超过70亿元资金未还,退市风险加剧。
值得注意的是,李兆廷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东旭光电,同样因控股股东东旭集团占用超90亿元资金未还,且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已于去年10月退市摘牌。
昔日石家庄首富李兆廷,如今身陷囹圄。3月16日下午,*ST旭蓝发布公告,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公司实控人李兆廷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ST旭蓝表示,上述事项不会影响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目前生产经营情况一切正常。在立案调查期间,李兆廷将积极配合证监会的各项工作,严格按照规定及监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李兆廷,1965年7月出生,1986年毕业于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作为“东旭系”掌门人,他通过东旭集团间接持有*ST旭蓝5.8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39.04%。2019年,李兆廷曾以235亿元财富成为石家庄首富,手握东旭光电(已退市)、*ST旭蓝、嘉麟杰等三家上市公司实控权。然而,随着东旭集团债务危机爆发,李兆廷多次被列入被执行人名单,并被限制高消费。
*ST旭蓝(东旭蓝天)的前身是宝安地产。2015年,东旭集团以23.64亿元收购了宝安地产29.88%的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在东旭集团的推动下,宝安地产开始转型,进入新能源行业,后更名为东旭蓝天。
东旭集团曾通过一系列高杠杆资本运作和收购,控制了三家上市公司,拓展了六大业务板块。然而,随着“杠杆”危机蔓延,李兆廷的东旭“帝国”摇摇欲坠。2024年10月,东旭光电因控股股东占用资金95.95亿元至今未还,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被深圳证券交易所裁定终止上市并正式摘牌。
而今,*ST旭蓝同样面临多重危机交织,退市风险加剧。2024年以来,*ST旭蓝已两次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此外,东旭集团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余额高达77.96亿元,占2023年经审计净资产的70.23%。截至整改期限届满,*ST旭蓝及相关方仍未完成整改,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若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之日起的两个月内仍未完成整改,*ST旭蓝将被终止上市。截至目前,公司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余额仍高达75.27亿元,清收未有实质性进展。与此同时,公司存放在东旭集团财务公司资金本息合计28.91亿元,亦无法正常提取。
此外,*ST旭蓝业绩持续低迷,已连续5年陷入亏损,累计亏损额超30亿元。2024年,公司预计亏损额为3亿元至5亿元,流动负债超77亿元,偿债能力几近枯竭。若资金占用及财务公司存款问题无法如期解决,*ST旭蓝可能面临巨额减值损失。


在业内人士看来,*ST旭蓝因2023年度内控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股票已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考虑到大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等问题,若2024年、2025年财报内部控制继续被出具否定或无法表示意见,将触发叠加实施规范类退市风险的情形。
长期以来,重组与重整常被*ST公司当做保壳的救命稻草。然而,退市风险近在眼前,证监会的接连立案已使*ST旭蓝丧失重组资格。这意味着,即便公司仍有保壳意愿,法律层面的硬性约束已切断其通过资产重组续命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高达75.27亿元的资金黑洞让*ST旭蓝潜在重整方望而却步。根据相关规定,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他关联方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利用上市公司为其提供担保的,原则上应当在进入重整程序前完成整改。然而,*ST旭蓝目前未有偿还的实质性方案及明确时间表,直接导致公司不符合进入重整条件。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