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定向增发作为上市公司资产收购和产业整合手段,受政策利好提振市场信心。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多数实现浮盈。然而,定增并非无风险,部分公司定增项目效果不佳。投资者需谨慎抉择,以实现稳健投资与发展。

定向增发作为上市公司资产收购和产业整合的有效手段,本质在于股权置换资产。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优化股票发行与并购重组制度,为定增市场送上多重利好,极大提振市场信心。

受信息不对称和流动性约束,上市公司定向增发通常采用折价发行,吸引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截至3月18日,今年A股定增市场机构投资者累计认购超285亿元,其中公募基金认购额超45亿元,多数实现浮盈。

定增对上市公司具有积极意义,不仅改善财务状况,彰显“造血”能力,且近年来定增指数表现优于沪深300指数。截至3月18日,今年定增指数上涨13.39%,远超沪深300指数。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证监会主席透露,2024年市场分红回购规模远超IPO、再融资、减持总额。据统计,去年参与定增公司回购、分红、净增持金额合计近700亿元,占定增融资额近40%,创历史新高,显示投融资改革成效。

然而,定增并非无风险。部分公司定增项目效果不佳,破发公司净利润增速明显低于非破发公司。例如,梦百合2023年定增募资8亿元,但定增后股价下跌超35%,跌破定增价格。同时,基金公司利用定增折扣优势摊薄成本,解禁后在二级市场减持,这种行为也需谨慎对待。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应理性看待定增利弊,投资者需深入调研定增项目、公司基本面及行业前景。定增市场在政策推动下机遇与风险并存,各方需谨慎抉择,以实现稳健投资与发展。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