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下发协议转让违规减持筛查指引,上市公司股东减持受严约束
AI导读:
监管下发协议转让方式违规减持线索筛查指引,上市公司股东减持将受更严格约束。筛查事项全面覆盖,旨在确保市场公平。协议转让虽具优势,但风险与合规挑战并存,需引起警惕。
界面新闻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监管下发协议转让方式违规减持线索筛查指引(试行)(下称:指引文件),上市公司股东减持将受到更严格的约束。此举旨在规范市场,保护投资者利益。
据了解,该指引文件或成为证券交易所、证监局筛查违规减持线索的基本标准。通过细致筛查,将综合研判是否存在违规减持重大嫌疑,确保市场公平。
筛查事项全面覆盖,包括转让双方关联度、出让方减持限制、受让方特征、交易背景真实性、资金来源匹配性、支付安排合理性、锁定期满后减持行为及股价异动等。指引文件强调,协议转让不应成为规避减持限制的工具,对特定情形下的出让方进行重点监控。
对于受让方的过桥通道特征,指引文件提出明确判断标准。受让方应具备中长期持股意愿,避免频繁交易、空壳化等特征,确保股份转让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近年来,协议转让作为大股东合规减持的重要方式,受到市场青睐。相比二级市场减持,协议转让更具灵活性,能降低市场冲击。然而,其风险与合规问题也不容忽视。
据统计,自2024年5月24日减持新规实施以来,近半年内已有超400家上市公司披露协议转让计划或进展。受让方多为产业资本、私募基金及自然人,其中私募基金参与案例增多。
分析人士指出,协议转让虽具优势,但风险与合规挑战并存。部分私募机构在承接股份时存在代持行为,这不仅影响股权结构清晰透明,还违反信息披露义务,需引起警惕。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