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方研究人才流动加速,国金证券研究所大扩容
AI导读:
今年来,卖方研究人才流动显著加速,国金证券研究所迎来多位知名分析师加盟,包括原国投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尹睿哲等,研究所扩容力度不断加大。同时,国投证券面临人才流失问题,分析师数量减少。卖方研究人才流动成为业内关注焦点。
今年来,卖方研究领域的人才流动显著加速。最新的人才流动动态涉及原国投证券研究中心总经理助理、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尹睿哲及其团队。尹睿哲已于3月20日带领其团队加盟国金证券,担任首席资产配置官、常务副所长及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根据之前的公开信息,国投证券的固收团队共有9名成员,包括李豫泽、李玲、刘冬、胡依林、赵心茹、魏雪、毛庆秋、查晓薇和钮一犇,其中李豫泽担任联席首席分析师。
自国金证券研究所启动3.0战略转型以来,其扩容步伐持续加快。据统计,自去年以来,国金证券研究所至少吸引了6位知名分析师的加入。同时,国金证券研究所仍在积极招募人才,近期已启动研究助理岗位的春季校园招聘,涵盖宏观、政策、医药、消费、科技、制造等多个研究方向。
相比之下,国投证券则面临着分析师团队人才流失的困境。根据中证协的数据,国投证券的分析师数量已从去年年底的77人减少到60人。除了尹睿哲团队的集体离职外,据业内人士透露,还有其他分析师在考虑离职。
国金证券研究所迎来固收大将
尹睿哲及其团队的加盟,无疑为国金证券研究所的大扩容增添了重要的一笔。尹睿哲拥有十多年的研究经验,在固收研究领域实现了对利率债、信用债、转债的完整覆盖。他在2018年以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的身份加入招商证券,并成功搭建团队、形成固收定量分析体系。自2021年至2023年,他连续上榜新财富。去年12月15日,尹睿哲加入国投证券研究所,担任研究中心总经理助理兼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
值得一提的是,尹睿哲还具备买方工作经历。在加入招商证券之前,他曾任中国人保资产宏观研究员和国泰君安高级债券研究员。这两段工作经历使他形成了服务买方需求的系统研究体系和研究框架。从买方到卖方的职业经历,使尹睿哲更加理解市场对研究的真正需求。此次加盟国金证券,或将进一步增强国金在固收及资产配置领域的研究实力。
多位知名分析师加盟国金证券
2024年以来,包括财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夏昌盛、招商证券研究所消费团队联席负责人赵中平、民生证券所长助理李阳、民生证券销售总监冯诚、民生证券海外首席分析师易永坚、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及宏观首席宋雪涛在内的多位知名分析师已官宣加盟国金证券。
具体来看,今年2月,财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夏昌盛加盟国金证券,担任常务副所长,负责产业政策和金融行业的研究管理工作。5月,招商证券分析师赵中平正式入职国金证券,担任副所长、可选消费首席分析师及大消费研究牵头人。自下半年以来,民生证券已有多位分析师陆续加盟国金证券。其中,9月,民生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销售总监冯诚出任国金证券股票销售交易部总经理。今年1月,民生证券建筑建材行业首席分析师李阳入职国金证券任所长助理、建筑建材首席;民生证券建筑建材团队赵铭任国金证券建材研究员;民生证券宏观团队宏观首席赵宏鹤任国金证券宏观高级分析师。2月,民生证券海外首席分析师易永坚正式加盟国金证券,担任海外及传媒互联网首席分析师。3月,天风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宋雪涛加盟国金证券,担任宏观首席分析师,拟任首席经济学家。
根据公开资料,国金证券研究所成立于2014年。自苏晨于2022年12月接任研究所所长以来,他积极推动研究所的3.0改革,强调研究员应回归研究本源,围绕定价能力,着力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综合研究所。目前,国金证券研究所已进行了大规模的人才招聘,分析师人数从2022年底的93人增加到现在的125人。
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苏晨曾强调研究团队的整体实力和内功修炼的重要性。他表示,虽然明星分析师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打造“明星团队”。为此,国金证券研究所通过新人培训、外部专家培训、内部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不断提高分析师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同时,研究所也在积极引进市场上的优秀团队,以增强研究实力。
券商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流动加剧
作为券商人员流动最频繁的业务部门之一,研究所分析师的跳槽在业内并不罕见。特别是在降本降佣的背景下,不少券商本着降本增效的原则,对研究人员配置进行调整。然而,研究业务的基础是人才,因此对优秀人才的引进需求更为迫切。
根据中证协的最新数据,目前券商分析师数量为5561人。从2010年至2024年的数据来看,券商分析师数量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14年间实现了近7倍的增长。这一数据表明,尽管面临降本降佣的挑战,但资本市场对卖方研究的需求仍在持续增长。
据统计,今年至少有27家券商研究所出现了分析师转会或职位变动的情况。首席分析师作为券商研究所专业实力的核心承载者,同时也是对外彰显形象的关键标识,因此他们的变动往往会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在过去的3个月里,除国金证券外,至少还有4家券商研究所迎来了新的首席分析师。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