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沪市“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倡议发布满一周年,超过1200家公司积极响应,覆盖市值约达39万亿元,经营质量、治理水平等多维度显著提升。专项行动影响力不断扩大,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3月22日,“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倡议发布满一周年。

回溯一年前,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秉持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以“自愿、公开、务实”为原则,向全体沪市公司郑重发出倡议,号召各企业积极投身专项行动,通过多元举措全面提升经营质量与盈利能力,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公司投资价值,切实做到真心实意回馈投资者。一年时光见证了倡议的强大号召力,沪市上市公司一呼百应,超过1200家公司积极响应并推出相关方案,数量占沪市上市公司总量五成以上,覆盖市值约达39万亿元。这些公司在提质增效之路上已迈出坚实步伐,在经营能力、治理水平、回报能力及投资价值等多维度均实现显著提升。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制定发布“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只是第一步,落实落细、落地见效更重要。希望上市公司牢固树立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强化方案实施,持续评估完善,切实提高经营质效、治理质效、信披质效和回报投资者质效,成为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一呼百应显担当,提质增效启新程

一年前,上交所倡议全体沪市公司从提升经营质量、增加投资者回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及压严压实“关键少数”责任等六方面,推出可落地、可操作、可检验的具体举措,标志着“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的启动。倡议一经发出,沪市公司积极跟进,上证50、上证180、科创50及科创100指数成份股公司率先垂范,带动越来越多沪市公司积极参与。

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超1200家公司参与专项行动,科创50、科创100指数成份股公司实现全覆盖,上证180、上证380指数沪市成份股公司覆盖超八成。专项行动为相关公司提供了明确方向,沪市公司纷纷结合所在行业实际情况,量身定制提质增效“路线图”,从仅关注发展规模向更多关注创新能力和经营效率转变。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表示,“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的创新性举措体现在重视科技创新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完善股东回报机制保障投资者权益、强化“关键少数”责任推动公司高效运转。这些举措不仅提升公司价值,重塑“质量+回报”市场生态,还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根基。

千帆竞发结硕果,稳中求进见真章

一年来,在“提质增效重回报”方案引领下,相关公司在提质增效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以科创板相关公司为例,近四成公司明确募投项目年度预计目标和推进计划,超六成公司表示将建立投资者意见征询和反馈机制。

截至目前,共有457家沪市公司披露了“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评估报告。从相关报告内容来看,有关公司在经营质量、回报能力、产品竞争力、投资者沟通、公司运作等方面均实现了较大提升。比如,在经营质量方面,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全面技术改造和提质升级项目稳步推进;在回报能力方面,景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2024年前三季度权益分派工作;在产品竞争力方面,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多项新产品新技术鉴定和科技成果评价。

伴随相关公司提质增效成果持续彰显,沪市迎来积极变化。数据显示,2024年沪市分红、回购规模再创新高,新增回购计划同比翻番。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专项行动有效提升了沪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优化了市场结构,增强了市场的内在稳定性。

久久为功谋长远,蹄疾步稳向未来

专项行动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提质增效重回报”的理念正在沪市形成,上市公司提高质量、加强投资者沟通、增强投资者回报的意识明显提升。为推动专项行动常态化、长效化开展,上交所近日向全体沪市公司发布《专项行动一本通》,总结上市公司做法经验,提出25类典型举措。

上市公司要将“提质增效重回报”理念融入企业战略核心,不断优化内部管理流程,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依据企业经营状况与发展规划,优化分红策略,提升投资者回报水平。据统计,已有69家沪市公司披露了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

展望未来,宋向清表示,随着“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将提升资本市场结构,营造良好的投资者回报氛围,为实体经济注入活力,助力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