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中资企业高水平“走出去”大会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开幕,聚焦政策背景、制度标准等议题,探讨设计咨询、工程施工等行业海外市场发展路径。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同比增长4.2%。专家热议出海机遇与挑战,强调技术和质量、整合资源和法律合规的重要性。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操子怡 实习生李蔚)为了更好地支持中国工程企业“走出去”,3月21日,2025中资企业高水平“走出去”大会——“绿色丝路新机遇,工程出海新征程”分会场在上海临港新片区隆重开幕。此次研讨会聚焦于政策背景、制度标准、专业服务等关键议题,旨在深入探讨设计咨询、工程施工、工程设备等细分行业在海外市场的拓展路径。

  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会长崔明华致辞指出,全球正加速迈向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工程企业“走出去”,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也是践行“双碳”目标、推动绿色技术国际化的重要使命。

  临港新片区经济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滴水湖金融湾研究院院长孙仓龙在致辞中强调,临港集团作为一流园区创新生态集成服务商和总运营商,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未来,将依托“走出去”平台,在工程领域打造“三位一体”的出海生态圈。

  专家热议出海机遇

  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达11819.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新签合同额19036.3亿元人民币,增长2.1%。这标志着中国工程企业在海外市场取得了显著进展。

  汇丰中国环球贸易方案部海外业务总经理胡鸿介绍,汇丰银行自2012年起持续助力中资企业出海,已在26个国家建立中资企业服务部,通过整合跨境金融、法律合规等资源,为基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这有助于中资企业在绿色基建、供应链出海等领域稳健前行。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副秘书长苏建国表示,在国际竞争环境下,技术和质量已成为企业底线,未来核心竞争力将体现在综合成本竞争上。他建议企业整合设计标准、资金、产业链等资源,构建价值创造生态系统,并积极研究政策,利用投融资模式驱动海外发展。

  针对法律合规风险,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王庆宇指出,海外市场虽成为增长点,但面临法律差异、文化冲突等挑战。企业需重视碳排放管理,防范标准差异导致的订单流失风险,并通过条款设计明确责任转移,约定中国仲裁条款。

  上海建科工院院长欧阳元文认为,专精特新企业应专注于细分领域,持续创新,并逐步建立全球化布局。中资企业高质量走出去,需央企、上市公司带头,同时发挥腰部企业力量。

  面对机遇与挑战

  苏建国强调,尽管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实力强大,但在国际化水平和盈利能力方面,欧美企业仍占主导。随着建筑工程行业放缓,中国企业应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摒弃野蛮竞争方式。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副总裁李杨表示,中国企业需努力推广中国技术标准,通过国际竞争提升话语权和市场竞争力。

  苏建国建议,中国企业出海应联合行动,打造坚强供应链和优质分包团队。皇甫海蓉也认为,工程建筑企业可借助专业协会力量,抱团出海。

  三意集团董事长胥德云表示,面对外部不确定性,企业需增强发展确定性,保持战略定力,掌握发展主动权。

  中建八局海外业务资深专家苏涛指出,中国建筑工程企业在海外市场具有明显经验和技术优势,但仍需应对复杂环境,整合资源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