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粤港澳大湾区两场AI医疗应用会议备受关注,吸引众多代表参会。广东省卫健委大力推进AI医疗落地实践,征集数百个应用案例。大湾区通过AI技术创新应用,为全球提供中国方案。同时,AI技术的广泛应用也面临伦理、技术、人性等挑战,需加强立法、完善监管。

  3月,粤港澳大湾区两场人工智能(AI)医疗应用会议,在业界备受关注,成为AI医疗领域的新焦点。

  3月15日,“越秀启航·AI医疗创新论坛”吸引了300余位政、医、企、研代表,共同探讨通用大模型与医学垂直AI协同发展新路径,推动AI医疗技术不断创新。

  3月21日至23日,“2025华南医院信息网络大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超8000名医疗信息化行业代表参会。会议聚焦十大议题,其中AI医疗应用成为核心热点,进一步彰显了AI在医疗领域的重要性。

  广东省卫健委已积极行动,大力推进 AI 医疗落地实践,现已征集近300个人工智能医疗应用案例,首批推广21个场景,涵盖辅助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六大领域,为AI医疗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人工智能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何让人工智能技术真正服务于“人”?3月这两场大会热议的人工智能医疗应用,正是粤港澳大湾区“民生痛点即创新起点”理念在医疗领域的生动注脚。粤港澳大湾区通过AI技术的创新应用,为全球AI落地提供了最具烟火气的中国方案。

  从科技向“新”,到科技向“善”。大湾区正用“场景穿透力”重新定义科技的温度,将技术革新转向更务实的命题,如何让AI算法读懂市井巷陌的呼吸节拍,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人民。

  AI民生图谱:四大场景的智能革命

  在深圳,一台白色护理机器人静候在坪山区夏先生家中老人床边,精准感知老人需求,提供全方位护理服务。这只是粤港澳大湾区AI技术应用于民生的一个缩影。从家庭护理到社区养老,从农业生产到交通出行,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商业模式和生活方式。

  深圳福田区园岭街道打造的“福+颐养”试点项目,将养老院“开进”街道长者家里,有效解决了独居老人、高龄困难老人的照顾看护以及居家安全问题,展现了科技适老化改造的创新智慧。

  在中山小榄镇东升片区,智慧渔业生产设备与云平台的应用,让养殖更高效,脆肉鲩在相同生长周期内重量提升3% - 5%,彰显了AI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巨大潜力。

  东莞也展现着科技的民生温度。首批无人驾驶智能环卫车在滨海湾新区测试,运用先进技术提供多种清洁服务,极大提升作业效率,为城市生活注入科技活力。

  科技如何向“善”?伦理支撑与民生刻度的深度校准

  AI在赋能民生的同时,也在深水区触碰着社会系统的复杂性。技术的“快”与制度的“慢”、技术本身的“双刃性”以及落地过程中的“人性变量”,都给AI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挑战。

  如何确保用户健康数据不被滥用、如何平衡隐私保护与技术创新、如何防止算法歧视等伦理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同时,技术追求标准化与生活充满不确定性的矛盾,在养老场景尤为尖锐。

  粤东西北地区因网络基础设施薄弱沦为“数字孤岛”,弱势群体在智能浪潮中进一步边缘化,考验着政策设计的智慧。此外,核心传感器依赖进口、国产大模型关键训练框架受制于海外开源协议等问题,也让人工智能的发展面临国际竞争的压力。

  为推动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发展,多位专家呼吁加强立法、完善监管措施、进行人才培养,并秉持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继续探索治理原则、治理方式和治理内容。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