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淇淋市场遇冷,新品成活率走低,行业进入“质价比”时代
AI导读:
冰淇淋市场在每年3月的上新铺货季遭遇销售不畅,动销情况不理想。受多重因素影响,行业进入“质价比”时代,新品成活率持续走低,渠道碎片化趋势明显,市场竞争依然激烈。
每年3月是雪糕、冰淇淋等冰品上新铺货的时节,即业内所说的“开柜季”,然而一些经销商却未能等来市场回暖。据多位业内人士反映,目前各冰品企业已完成渠道铺货,终端冰柜已堆满产品,但动销情况并不理想,有批发商销量同比下降幅度超过20%。
受终端销售不畅及去年高库存影响,今年经销商、渠道终端普遍谨慎进货,下调销售预期,产品价格带继续走低,1元产品开始受到经销商追捧。伴随渠道碎片化,产品培育期缩短,以及同质化问题突出,冰品新品成活率持续走低,业内坦言今年新品普遍销售不畅,对销售带动作用有限,难以复刻2018年左右“椰子灰”“双黄蛋”那样的行业爆品。
迟来的开柜
“现在产品都在渠道冰柜里,比如沈阳市场冰柜都是满的,但终端消费不动。”沈阳枫可祺食品冷饮研发机构项目咨询经理张宇峰认为,眼下雪糕、冰淇淋销售低迷,与天气、消费心理变化有关。雪糕、冰淇淋逐渐回归消暑属性,非常规必需品,天气热时才有购买欲望。常规情况下,这段时间天气应该转暖,新品会随气温回升起势,但现在气温冷热交替,不利于新品销售。此外,门店现制现售的软冰产品,也抢占了预包装类的硬冰市场。
新京报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市场发现,便利店、社区超市、大型商超等渠道均已做好冰品铺陈与备货工作,产品生产日期多集中在2025年1月,但销售并不火热。一位社区超市店员介绍,进入3月,店内冰淇淋、雪糕产品销量与此前几个月相当,没有明显增量。
“终端不动销,上游批发商不走货,销量相比去年同期下降20%—30%。”北京地区冷饮批发商岳先生分析,今年冰品动销慢与气温不稳定有关,但主要原因在于消费低迷,二批商、渠道终端谨慎进货。
受品牌方压货、行业增速放缓等影响,“去库存”成为冰品行业2024年的首要任务。岳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去年为清理库存,不论进价高低,最终都以低价甩卖,有的被线上渠道收走,有的流入折扣仓。今年他调减了冰品备货量,进货更加谨慎。
据张宇峰了解,去年5月,某冰淇淋头部品牌临时叫停了几座工厂,不再向渠道压货,且待渠道库存售完后不再追仓。2025年,他参加了几个新品推介会,厂家政策较好,行业库存压力相对较小,但渠道商拿货也更加理性。
爆品难再现
据光明乳业观察,健康化、品质化、口味多样化、款式多样化,是2025年冰淇淋产品的几大消费特征。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低糖、低脂、无添加等健康元素成为主流趋势,企业更加注重原料的天然性和健康性。
与此同时,冰淇淋口味持续创新,融入更多中式食材和风味,如红薯、红豆、黑芝麻等,一些产品还与咖啡、茶饮、酒类等风味元素结合。除传统棒状、杯装冰淇淋外,更多形态的产品、更多行业的定制品涌现。
在上述趋势影响下,光明乳业2025年围绕“国民雪糕”定位,复刻经典产品奶油棒冰、奶昔杯,并联名推出“大白兔”迷你雪糕等产品。认养一头牛推出十余款新品,突出“鲜牛乳”特色,主打清洁配方。联合利华冰淇淋业务旗下和路雪、梦龙、可爱多品牌今年推出31款新品,主打“质价比”“真材实料”,并对经典产品进行创新。
不过据张宇峰了解,今年行业新品整体表现平平。全国400多家冷饮企业,每年推出约3000款新品,平均成活率不足1%。企业现在对推新很慎重,中小企业研发新品费用在10万元左右。
岳先生向新京报记者证实,今年各家新品表现不佳,他代理的一款俄式大坚果冰淇淋销售相对较好,但量也不大。近几年缺少爆品的主要原因是产品个性不足,有创意的新品容易被模仿,导致价格走低、品质下降。
另据行业媒体《中国冰淇淋》主编祝宝威观察,今年较为流行的冷饮新品有茶饮口味、榴莲果肉产品、经典奶糕等,品牌间竞争十分激烈,新品成活率不高。产品培育期缩短,如果不能立即引爆市场,消费者就会转向其他产品。
渠道碎片化
祝宝威认为,2018年冰淇淋行业爆品频出,得益于便利店渠道、网红经济、分享经济高速发展的红利。这两年,渠道越发细分和碎片化,一款产品不太可能满足所有渠道需求。
经销商发起的货架电商,以及量贩零食等硬折扣渠道,近两年兴起较快。有电商平台测算,冰品经销商进驻电商具有品类多、价格低等优势。
岳先生表示,目前线上冰品销售也出现下滑,但幅度小于线下。经销商做线上会面临售价低、费用高等问题。相比之下,硬折扣渠道增长较快,他选择亏本处理滞销货和大日期货。
除硬折扣渠道外,即食零售渠道也受冷饮企业关注。光明乳业称,即时零售渠道成为冷饮销售新增长点。认养一头牛也表示,抖音凭借兴趣电商优势,为新品牌入局冰淇淋市场提供了孵化土壤。
《2023即时零售冰品冰饮消费趋势白皮书》显示,消费者对冰品冰饮的需求日益增长,冰品冰饮是即时零售渠道上消费者重要的首次加购品类。未来三年,冰品冰饮在即时零售渠道增速预计达39%,销售规模有望突破630亿元。
进入“质价比”时代
受天气、库存、购买力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冰淇淋市场自2023年起放缓,进入“质价比”时代。近两年,市场上“走量”的冰淇淋新品集中在3元—5元价格带,反映出一定程度的消费升级。
冰淇淋市场也在快速调整。高价雪糕代表品牌钟薛高倒下,联合利华宣布拆分冰淇淋业务,茅台退出冰淇淋市场。2025财年二季度,哈根达斯中国门店客流量下滑,试图通过扩大零售、餐饮服务和电商渠道来缓解逆势。
张宇峰表示,2024年冰淇淋市场整体销量下滑,但3元价格带产品销量上升。2025年,冰淇淋新品主流价格带维持在1元—3元,大品牌也在降价。代理商降低了利润预期,更追求薄利多销。
岳先生表示,2024年其冷饮产品销售收入下滑20%—30%,主要受销量减少影响。自“雪糕刺客”事件后,消费者对高价雪糕接受度降低,今年产品价格继续走低。高端产品降价后会对低价位段产品造成“降维打击”。
光明乳业证实,我国预包装冷饮市场规模扩大,但价格回归理性。2025年趋势优于2024年,价格体系恢复理性和良性,简单的价格战将不再是主要竞争手段,但市场竞争仍然激烈。
认养一头牛认为,2024年冰品市场经历“寒冬”,主要源于头部品牌价格内卷、天气因素等。2025年,国际品牌保持积极上线,消费者对健康饮食诉求持续增长。
——新京报首席记者郭铁
(文章来源:新京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