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严罚6家券商投行,强化“看门人”责任
AI导读:
3月28日,证监会对6家券商投行业务开出9张罚单,处罚原因包括质控制度执行不到位、内控流程不规范等。此次处罚旨在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推动券商完善内控体系,提升执业质量,优化投行生态。未来,严监管将持续,推动行业生态重塑。
3月28日,证监会对6家券商投行业务开出9张罚单,其中4家券商的8名直接责任人员及负有管理责任的人员被罚,措施涵盖责令改正、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等。此次处罚源于质控制度执行不到位、内控流程不规范、尽职调查不充分、收费不规范等问题,涉及投行业务全流程。
近年来,监管部门常态化检查券商投行内部控制及廉洁从业情况,旨在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专家认为,严查投行不规范行为,有助于完善券商内控体系,提升执业质量,优化投行生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穿透式问责与全链条处罚
证监会此次处罚是对券商投行业务的全面检查,覆盖质控、内核、执行等环节。例如,华林证券存在尽职调查不充分、质控内核把关不严等问题;浙商证券质控现场核查不到位,内控意见跟踪落实不力;长江证券承销保荐质控现场核查制度执行不到位,部分项目收费不规范。
专家指出,监管部门对券商投行业务监管趋严,深度监管投行执业过程,通过穿透式问责和全链条处罚,倒逼投行履行好“看门人”职责。
此次处罚是注册制改革深化的必然结果,凸显部分券商仍停留于“通道思维”,未建立与注册制匹配的风控体系。监管通过精准打击,倒逼券商将合规风控纳入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从“规模竞争”转向“质量竞争”。
覆盖大中小券商,机构与个人“双罚”
处罚类型多样,德邦证券被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华林证券及相关人员被采取监管谈话措施;长江证券承销保荐、浙商证券、五矿证券、方正证券承销保荐被责令改正。
此次集中处罚传递三大信号:一是强化过程监管,从“结果导向”转向“过程穿透”,要求全链条合规;二是整顿市场生态,重塑行业敬畏规则的文化;三是警示与纠偏并重,罚单覆盖大中小券商,体现监管公平性和常态化。
证监会还对部分券商投行分管高管、质控负责人等“关键少数”进行处罚,体现“零容忍”政策,推动券商从“形式合规”转向“实质合规”,加速行业分化,促使券商投行系统性升级。
严监管持续,推动行业生态重塑
全面合规、有效运行的投行内控机制是执业质量的基础。注册制改革以来,证监会已开展多轮投行内控现场检查,强化投行业务监管,督促保荐机构提升执业质量,坚守廉洁从业底线。
未来,监管部门对投行业务的监管将呈现三大趋势:穿透式核查常态化,责任绑定机制强化,违规成本立体化。严监管将促使行业生态重塑,合规能力成为投行核心竞争力,行业整合加速,集中度提升,推动行业提质。
深化注册制改革将推动投行执业模式变革,包括风控前置化、能力专业化、竞争市场化、责任显性化。最终,行业将形成“风险自担、能力致胜”的格局。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