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南下资金3个月内爆买超4000亿港元,一季度净买入额刷新新高。港股市场领跑全球,恒生指数涨幅超15%。南下资金主要流入科技蓝筹,增持比例较高。未来资金将围绕新经济领域核心标的回流,港股“新核心资产”具备战略配置价值。

【深圳商报讯】(记者钟国斌)今年以来,南下资金掀起“扫货”热潮,3个月内爆买超4000亿港元。据同花顺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南下资金净买入额高达4386.53亿港元,刷新季度净买入新高,较去年同期激增近5倍。自互联互通机制开通以来,南下资金累计净买入额已突破4.1万亿港元大关。

一季度,港股市场领跑全球股市,恒生指数涨幅超15%,恒生科技指数更是飙升超20%。南下资金的持续涌入,成为港股市场上涨的主要驱动力。南下资金净买入额连续3个月超过千亿港元,其中3月创下历史第二高峰。

从净买入股票来看,近3个月,南下资金净买入前十名依次为阿里巴巴、腾讯控股、中国移动等科技蓝筹,净买入金额均在数十亿港元以上。净买入前三名更是超过181亿港元,彰显南下资金对优质资产的青睐。

同时,南下资金也有选择性卖出部分股票。近3个月,净卖出前九名包括中国海油、美团-W等,净卖出金额在数亿港元之间。南下资金在个股上的选择策略明显。

据统计,截至一季度末,南下资金持股比例超过10%的个股达382只,其中超过60%的个股有10只。中国电信持股比例最高,达73.57%。一季度,南下资金增持比例较高的个股也不在少数,增持比例前三名分别高达21.91%、19.26%和16.26%。

从增持股数来看,一季度共有74只港股被南下资金增持超过1亿股。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金融股成为增持重点。从行业分布来看,南下资金净流入商贸零售、银行、传媒、医药生物、电子等行业,其中银行和通信依旧受追捧,科技互联网和消费行业也逐步成为南下资金配置的重点。

展望后市,中信证券首席A股策略师表示,港股受益于内外资的持续流入,未来资金将围绕新经济领域核心标的回流。随着提振内需政策加码,港股“新核心资产”具备战略配置价值,外资对这些资产的定价力或将增强,成为行情启动的催化剂。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