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券商两融业务规模普遍增长,但受市场利率下行及竞争加剧影响,利息收入普遍下滑。龙头券商保持竞争力,但面临利率下行和开户压力,未来竞争将更加激烈。

随着上市券商年报的陆续披露,2024年券商两融(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情况愈发清晰。

数据表明,券商融资融券余额规模普遍有所增长,多家券商的增幅甚至超过20%。然而,受市场利率整体下行及竞争加剧的影响,券商两融业务的创收能力逐年下滑,融资融券利息收入普遍呈现负增长态势。

市场人士在接受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指出,两融业务不仅为券商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收益,还在增强核心客户黏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券商将在两融业务上继续加大竞争力度。

融资融券利息普遍下滑

去年A股市场的回暖为券商两融业务规模的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据统计,截至2024年末,市场融资融券余额达到18645.83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融资余额为18541.45亿元,同比增长17.4%;融券余额为104.38亿元,同比下降85.4%。

根据最新数据,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券商融资融券余额规模普遍增长。

龙头券商依然保持强劲的竞争力。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广发证券、国泰君安、中国银河稳居排名前五,考虑到大型券商年报已基本发布,这些券商在融资融券余额方面已占据领先地位。

具体来看,中信证券2024年年报显示,其融资融券余额高达1314.73亿元,紧随其后的是华泰证券的1301.07亿元,广发证券则以1036.85亿元位列第三。这三家券商是两融余额规模仅有的超过1000亿的券商。此外,国泰君安和中国银河分别以990.95亿元和937.54亿元的规模位列第四和第五。但值得注意的是,国泰君安这一数据未纳入最新合并的海通证券,随着原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的逐步整合,头部券商在数据上的竞争或将更加白热化。

尽管业务规模持续增长,但利息收入却呈现下降趋势。由于广发证券未在2024年年报中单独披露融资融券利息收入,Wind提供的数据中,前五名变为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国泰君安、中国银河和招商证券。

其中,中信证券2024年两融利息收入为71.41亿元,同比下滑14.41%;华泰证券两融利息收入为67.73亿元,同比下滑13.60%;国泰君安两融利息收入为52.80亿元,同比下降13.20%。

业务竞争愈发激烈

券商两融业务增收难增利,利率下行是首要原因。过去两年,市场利率水平持续下降,两融利率也随之走低。目前,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已下行至1.8%左右,Wind数据显示,2024年券商平均两融利率为6.87%。

券商间的竞争也加速了两融利率的下行。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目前不少券商针对大客户的两融利率可低至4%,但“需达到一定资金体量”,新开客户则可享受6%甚至5%的利率,部分券商还会通过优惠券等形式提供更低利率。

以头部券商中信证券为例,该公司融资融券平均利率已从2022年的7.73%下降至2024年的5.99%。

“与去年相比,利率下行的趋势依然明显,这既受市场利率下行的影响,也反映了竞争的加剧。”某券商营业部负责人表示,其所在券商的一线人员面临较大的两融开户业绩指标压力。

各大券商正不断加大两融业务的投入。

广发证券在年报中透露,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其发行的H股所募集资金中,有125.04亿元人民币用于财富管理业务,主要投向融资融券业务、战略性互联网金融平台及财富管理平台融资类业务。

国泰君安则表示,2024年,集团融资融券业务全面融入三大客户服务体系,围绕客户需求挖掘业务场景、优化业务策略;深化协同协作,强化总分一体化营销,新开户数显著增长;加强精细化运营,优化业务机制,持续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报告期内,净新增融资融券客户数达到3.05万户,同比增长96.1%。

市场人士普遍预测,券商对两融业务的竞争投入将持续加大,两融利率水平下行趋势或将延续。

“两融业务不仅是为了获取息差,更是券商增强客户黏性、体现服务差异性的关键环节,同时,两融还能提高客户交易量,将客户牢牢绑定。”一位券商非银分析师指出。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