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签署“对等关税”令,港股IPO市场如何应对?
AI导读: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对等关税”行政令,对港股IPO市场产生多方面影响。尽管面临挑战,港股IPO市场前景依旧广阔,尤其受到内地企业青睐。消费股表现强劲,科技股表现平淡。港股市场集资额大幅增长,投资者热情高涨。
美国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对等关税”行政令,宣布对贸易伙伴加征10%“最低基准关税”,并对部分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光大证券国际证券策略师伍礼贤表示,“对等关税”将对港股IPO市场产生多方面影响,尤其是与外贸或对美业务关联度较高的行业和企业,所受冲击将更为明显。
伍礼贤指出,受关税政策影响,股市大幅下跌,市场情绪趋于谨慎。这种市场环境对企业上市意愿产生负面影响,考虑到估值不理想,部分企业可能推迟上市计划。
然而,港股IPO市场前景依旧广阔。伍礼贤补充道,“对等关税”背景下,香港和内地市场吸引力将提升。此外,国家长期鼓励内地企业,包括已在A股上市的企业赴港上市,香港作为上市地点,仍是企业的重要选项之一。
回顾2025年第一季度港股IPO市场,截至3月31日,以大型新股蜜雪冰城领衔,港股IPO市场集资额达约182亿港元,同比增长287%;而2024年第一季度,港股市场仅有12只小型新股上市,集资额约47亿港元,平均融资额降至五年来最低。

2024和2025年第一季度港股IPO市场数据,来源:港交所披露易,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整理
毕马威中国称,这是2021年以来香港新股市场的“最佳开局”。德勤中国预测,2025年港股市场将有80只新股上市,集资额在1300亿至1500亿港元间。
中国通才教育集团投资总监刘沿评价,2025年第一季度港股IPO市场“春天来了”。他认为,投资者信心和情绪逐渐转好,市场回暖不仅反映企业业绩提升,也反映宏观经济向好。
内地公司瞄准“港股通”,陆续登陆港股市场
2025年第一季度香港新股市场如“春回大地”,乘着“春风”而上的无疑是内地企业。4月3日晚,东鹏饮料公告称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此前,赛力斯、中伟股份、三一重工等A股上市公司纷纷公告拟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上市。
截至4月3日,排队等待港股上市的132家企业中,宁德时代、恒瑞医药、蓝思科技等17家为A股上市公司。2025年以来,向港交所递表的14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超2万亿元,不乏千亿甚至万亿市值龙头股。
农银国际投资银行部执行董事郑宇汶形容,目前由农银国际经手保荐、且正在筹备港股上市的公司“几乎有9成来自内地”。港交所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港股主板上市的15家企业中,14家来自内地,总集资额约159亿港元,同比增长279%。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4月3日,港交所排队中的拟上市公司共132家,近六成为内地企业。2025年以来,70家企业向港交所递表,43家注册地在内地,同比增长。
郑宇汶表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资本市场对全球资本吸引力明显。不过,寻求在港上市的企业愈发重视港股市场对内地资本的吸引力。被纳入“港股通”的股票交投量和市场流动性显著提升,众多内地企业市场表现良好,充分体现“港股通”积极影响。
港交所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港股通资金持续净流入。年初至3月31日,港股南向资金日均成交额约1099亿港元,占港股总成交额约44%;“港股通”资金累计净流入约4387亿港元。
郑宇汶透露,港股市场流动性改善为投资者提供更多交易机会,也让更多A股上市公司看到港股市场“潜力”。目前,农银国际接洽的筹划港股上市的公司中,不少属于“A+H”股上市范畴。
金鹰控股有限公司主席陈仲尼表示,港交所提出降低“A+H”股发行人赴港上市门槛、分阶段解禁基石投资监管禁售期、改良现行灵活定价机制等措施,吸引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内地企业不断赴港上市,港股市场流动性和吸引力将进一步提升。
“打新”热情高涨
港股市场复苏的同时,投资者热情也复苏。郑宇汶表示,从草姬上市情况中就能看到投资者热情复苏。
草姬集团公开发售认购额达6083.63倍,国际发售认购额达1.79倍,问鼎2024年港股IPO“超购王”。港股史上的“超购王”大部分表现良好,例如以6289倍认购荣登“超购王”宝座的毛记葵涌,首日涨幅达431.67%。
2025年第一季度,蜜雪冰城获5258倍超额认购,上市首日股价大涨43.21%,总市值突破1000亿港元,打破新茶饮股“上市即破发”魔咒。反映投资者热情和市场火热。
相比之下,2024年同期表现最佳的IPO富景中国仅获274倍超额认购。股民小张表示:“202.5港元买入,涨到290港元卖出,100股出手净赚8000港元。”他认为,蜜雪冰城和布鲁可新股发售是2025年第一季度港股市场较好的两次“打新”机会。
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全国上市企业主管合伙人纪文和表示,尽管港股市场上市速度放缓,但新股募集规模和“打新”中签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新股投资回报率可观,尤其房地产等传统投资渠道受限背景下,新股投资吸引力愈发凸显。
2025年香港新股集资额能否“坐二望一”?
2025年第一季度上市新股中,消费股强劲。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港股上市的15家企业中,40%来自消费行业,2024年同期为33%,与TMT行业持平。消费行业股占新股集资额的84%,2024年同期为17%。
纪文和表示,消费股强劲表现反映消费者信心恢复,也显示市场对优质消费品牌的认可和追捧。然而,科技股表现平淡,第一季度仅1只TMT新股上市,融资额约5亿港元,而2024年同期有3只TMT新股上市,融资额18亿港元。
德勤中国华南区主管合伙人欧振兴表示,消费行业正迎来新发展机遇,内需成为经济增长关键驱动力,政府积极刺激消费,助力企业拓展市场。但他也提醒,出口面临地缘政治因素挑战,企业需要寻找新增长点。
刘沿表示,尽管2025年第一季度港股TMT行业上市状况不理想,但港交所允许无收入、无盈利科技公司上市,对推动内地和香港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大有帮助,相信未来18A和18C章将继续为港股IPO市场带来新增量。
欧振兴预计,2025年剩余时间将有更多大型A股上市公司和内地龙头企业赴港上市,中东和东盟地区企业也将持续来港第二上市。尽管不敢断言港股市场能否“坐二望一”,但认为至少能“坐三望二”。
从数据看,2025年第一季度港交所新股集资额暂居第四,东京证券交易所新股集资总额约254亿港元,纳斯达克新股集资额约395亿港元。2025年港股市场能否“坐二望一”未知,但市场集资额大幅增长、投资者热情高涨已成事实。
欧振兴表示,随着政策支持和市场环境改善,港股市场对内地企业和国际投资者吸引力不断增强。未来,更多大型A股上市公司和内地龙头企业加入,港股市场有望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为投资者带来更多机会和选择。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