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企上市之路:八马茶业转战港股,澜沧古茶面临困境
AI导读:
几家头部茶企的上市之路各不相同,八马茶业转战港股,澜沧古茶面临总经理缺位、业绩下滑等困境。中国茶行业在A股上市艰难,港股成为新希望。茶企应拥抱新零售,形成多元渠道组合。
几家头部茶企的“上市突围”,如今踏上了迥异的道路。茶叶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茶股份”)曾被视为“A股茶叶第一股”的有力竞争者,但突然撤回A股申请;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八马茶业”)多次尝试A股上市未果后,转道港股“苦求生机”;普洱澜沧古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澜沧古茶”)率先登陆港股,但面临总经理缺位、2024年业绩由盈转亏等困境,管理层也因股东“逼宫”而震荡。
这三家茶企曾同步冲刺A股,中茶背靠央企资源,澜沧古茶手握“普洱茶第一股”标签,八马茶业则以“全品类连锁”模式迅速扩张。然而,五年过去了,中国茶行业在A股上市的道路依旧艰难,港股则成为新的希望。业内人士指出,尽管A股上市不易,但港股市场依然为优质企业提供了机会。
澜沧古茶与中茶的困境
近年来,闯关资本市场成为中国茶行业的“主题”之一。澜沧古茶、中茶股份、八马茶业三家茶企曾同步递交招股书,一度让业内看到茶企在A股上市的前景。然而,澜沧古茶在港股上市后,股价破发,随后又面临管理层动荡和业绩下滑等问题。中茶股份则多次因财务资料过期而被中止上市审核,最终也撤回了上市申请。
澜沧古茶在2020年7月与中茶股份一同披露招股书,抢先一步获得上会机会,但最终撤回申报材料。2022年转战港股,2023年成功上市,但股价表现不佳。2025年初,澜沧古茶因总经理缺位和业绩由盈转亏等问题而备受关注。中茶股份则在上市过程中多次因财务资料过期而被中止审核,最终撤回上市申请。业内人士认为,中茶股份的业绩不够亮眼,这可能是其撤回申请的原因之一。
八马茶业的上市之路
尽管面临澜沧古茶等前车之鉴,八马茶业依然对上市充满信心。八马茶业是一家全茶类全国连锁品牌企业,主要从事茶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标准输出及品牌零售业务。2015年挂牌新三板,2018年宣布终止挂牌,随后开始筹备A股上市。然而,经过多轮问询后,八马茶业撤回了创业板的上市申请。2022年再次披露招股书,拟在深市主板上市,但最终也撤回申请。
2025年1月,八马茶业转道港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尽管面临证监会要求提交补充材料等多重挑战,但八马茶业依然保持着一定的增速。2022年和2023年,八马茶业的营收分别为18.18亿元和21.2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66亿元和2.06亿元。截至2025年1月10日,八马茶业的线下门店总数为3501家。
业内人士指出,八马茶业登陆港股的机会较大,其茶品类多、抗风险能力强,且保持着一定的增速。这些都为八马茶业的上市之路增加了加分项。
茶业拥抱新零售
在新零售时代,传统茶企如何发挥作用成为当前的重要考题。澜沧古茶在业绩预告中提到,线上业务的发展对线下实体门店的经营造成了较大冲击。为了平衡在线和线下的综合发展,澜沧古茶投入了大量资源在线渠道,但并未获得大幅销售增长。
然而,社交电商等新型渠道为茶企带来了新的增量。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茶叶内销总量和总额均有所增长,品牌专营店销售情况持续向好。同时,直播电商交易额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八马茶业的线上业务也在不断增长。截至2022年及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以及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其线上渠道产生的收入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27.2%、29.3%及33.6%。业内人士指出,中国茶的消费正在上升,尤其是年轻群体喝茶的体量增长较大。茶企应当不局限于品牌专卖店,要围绕如何高效触达目标人群来谋划,形成多元渠道组合。
(文章来源:新京报,关键词:茶企上市、八马茶业、澜沧古茶、新零售)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