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征关税对中国锂电池产业影响分析
AI导读:
美国加征关税对中国锂电池产业产生重大影响,中国迅速采取反制措施。文章分析了关税调整对锂电池出口、企业利润空间及全球市场布局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这次美国加征关税对国轩高科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吗?”4月7日,有关心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002074.SZ,以下简称“国轩高科”)的投资者在深交所互动平台上如是问道。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尽管市场担忧声起,美国加征关税的贸易大棒仍在继续挥舞。4月10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税率进一步提高至125%。
中国迅速采取反制措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4月11日发布公告称,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4月12日起,调整《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的公告》规定的加征关税税率,由84%提高至125%。
美国作为中国锂电池产业最大的海外单一市场,在相关贸易与产业合作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1—12月,我国锂离子电池出口第一大市场仍为美国,出口金额为153.15亿美元,同比增长13%,占我国锂离子电池出口额的25%。
“对等关税”影响几何?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称,美国是我国锂电池出口的第一大市场,高关税下,中企价格优势被削弱,进而影响中企对美出口份额下降。锂电池 关税 动力电池 储能电池。
德勤中国理事会成员、企业技术与绩效事业群总裁周令坤亦告诉记者,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情况有所不同。以动力电池为例,加征关税后,中国出口至美国的动力电池关税税率将提升至82.5%,储能电池也将于2026年起提升至82.5%,大幅削弱中国产品的成本优势。
高关税“拦路虎”来袭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1—2月出口美国金额为20.28亿美元,同比增长6.2%,占我国锂离子出口总额的22.5%,美国仍是我国锂离子电池第一大出口市场。
“近期美国关税对贵公司业务有什么影响?”4月7日,有关心亿纬锂能的投资者在深交所互动平台上问道。对于上述问题,亿纬锂能方面回复称:“公司的境外销售面向全球市场,目前直接出口美国的占比低于4%。短期看,公司与美国客户主要采取FOB模式进行结算,这种模式下公司不承担关税成本,因此当前关税政策对现有合同的交付不造成成本影响。”
“长期看,公司将加快完成全球化布局及海外产能建设,强化公司海外工厂的先发优势,并与海外客户做好协同;同时继续发挥公司在CLS业务模式上的优势,通过技术授权和服务满足海外客户的电池供应需求。”亿纬锂能方面表示,“公司高度关注和跟踪国际贸易政策的动态,并与客户及供应商保持顺畅沟通,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保障公司经营的稳健。”
记者注意到,孚能科技4月8日在上交所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目前出口美国的收入占比较低,后续公司将通过与客户协商、海外产能生产供应等方式降低美国加征关税影响。锂电池 关税政策 国际贸易。
在4月14日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上,宁德时代方面表示,美国业务占公司出货比重较小,且去年以来公司已经根据环境变化提前做了预案,所以有关关税政策对公司业绩影响较小。
对于美国此番加征关税所带来的影响,国轩高科4月16日也在互动易平台上表示:“公司的海外业务布局亚太板块、美洲板块、欧非板块,直接对美国出口份额占比较低,关税加征对公司业绩的整体影响有限。公司正积极推进海外基地产能建设,最大程度上减轻关税加征影响。美国伊利诺伊州锂电池项目按照公司海外战略规划和市场拓展情况正在稳步推进,公司将密切持续关注宏观经济及国际贸易政策的动态,并与客户及供应商保持高效沟通,积极应对国际贸易风险,做好应对方案,降低影响,保障公司的稳健经营与可持续发展。”
谈及此次关税政策实施后,美国市场在短期内和长期内对中国锂电池的需求变化,周令坤称,这取决于需求弹性和中国产品的可替代性。从动力电池情况看,美国的电动车需求平稳,日韩电池企业(包括松下、LG、三星、SK on)在美国占据主导,且以当地生产为主,而中国电池企业的份额较低,此前电池企业已经在美建立产能,因此受关税影响程度低。
周令坤进一步告诉记者,从储能电池看,受新能源政策、公用事业、工商业/住户对储能的需求,以AI发展催生的大型数据中心建设需求,使得美国储能电池市场呈现刚性。
“而且中国的铁锂电池(LFP)在储能市场具有较高的不可替代性,目前韩国电池企业以三元技术路线为主,因此中短期不会削弱对中国储能电池的需求。”周令坤向记者补充道。
“美国对华高关税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构建多元化的供应链,降低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刺激本土供应链的构建。”于清教告诉记者,储能电池可能通过“抢出口”提前完成订单,支撑短期出口量;但2026年后关税落地,也将与动力电池市场一样抑制增长。
应对贸易风险“组合拳”
近年来,国内汽车产业链的全球化布局已成为行业发展共识。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产品正成为我国出口新的增长点,它们更是被称为外贸出口的“新三样”。
当美国挥舞起加征关税的贸易大棒,市场也对国内锂电池企业的对美出口前景产生了诸多担忧与不确定性。于企业而言,加征关税直接导致出口成本上升,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如何应对贸易风险,也成为外界关注的重点。周令坤告诉记者,短期看,通过与客户谈判,分摊关税成本;长期看,考虑在当地建厂,或是通过技术授权等模式满足海外市场需求。
“据我了解,由于美国市场地缘政治风险过高,动力电池企业基本不会考虑在美建厂。”对于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在美国建厂的可能性和应对关税影响的举措,于清教直言,“对冲美国高关税影响,主要是通过技术授权模式、FOB模式转嫁关税、拓展新兴市场等策略来进行。”
对于“技术出海+海外建厂”的应对观点,于清教评价:“技术出海可行,美国建厂困难重重,可以通过其他海外市场建厂,例如在东南亚(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地区构建区域性供应链,利用当地资源(镍、钴)和低成本劳动力,分散关税压力。但美国‘原产国原则’限制中资海外工厂的出口,中长期需警惕美国政策反复和全球产业链重构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记者注意到,国内也有锂电池企业在美布局产能。2023年12月21日,国轩高科在美国的第一款电池Pack产品在弗里蒙特工厂下线,标志着国轩电池正式开启“美国造”步伐。
4月16日,国轩高科方面也对外解释道,公司在美国布局产能,本地化生产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同时与海外客户加强协同合作,夯实公司海外工厂的先行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从产业链整合角度看,于清教也指出,美国此番的关税调整也会加速国内锂电池产业向高附加值环节转型。
在对等关税的背景下,中国锂电池行业如何进一步优化全球市场布局?周令坤表示,中国锂电池可寻求对等关税风暴下的海外关税相对洼地,建立海外产业链,例如马来西亚在此次对等关税中仅加征24%,若在马来西亚建厂再出口至美国,仍能使储能项目获取可观的IRR。“但中长期看,美国仍强调原产地原则,因此未来仍将推动储能电池在美国的本土化生产。”
除了美国市场,还有哪些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于清教指出,东南亚、欧洲、中东等地区有望成为新增长点,据海关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对东盟出口锂电池增速超过两成。
周令坤则告诉记者:“除美国市场,东盟、中东、澳大利亚等地区的能源转型举措、可持续发展、AI催生的数据中心建设,将对储能电池的需求提供强劲支撑。”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