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多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持续加大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推进力度,为资本市场提供有力支持。此举能缓解市场波动,增强A股市场流动性,但需注意潜在风险,如市场过度依赖信贷、股价扭曲等。金融机构应做好风险防控,确保政策平稳有序实施。

  近期,多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持续加大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推进力度,此举为资本市场稳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通过大规模回购增持,不仅释放了政策稳定信号,还缓解了阶段性市场波动,有效助力投资情绪修复。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院教授沈国兵指出,有银行贷款支持时,政策信号的可信度和强度会进一步提升,从而吸引更多长期投资者入市。这一政策在实际操作层面也获得了积极响应,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透露,上海辖内金融机构正积极组建工作专班,开通授信审批绿色通道,为上市公司提供个性化服务方案。

  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

  截至2025年4月10日,已有458家上市企业披露了相关申请计划及银行合作情况,合作贷款金额上限超过906亿元。交通银行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已给予约80家上市公司超250亿元股票回购增持贷款授信,涵盖多个关键行业,如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工业软件和高端装备制造。

  沈国兵进一步分析,银行加大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对资本市场具有积极影响。这不仅能增强A股市场流动性,稳定股民散户的市场信心,还能促进上市公司加强自身市值管理,提升公司市场价值。银行的贷款支持,让更多企业有能力进行回购增持操作,满足其市值管理需求。

  为推进这一政策,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联合上海证监局等单位,举办了多场股票回购增持贷款政策宣讲暨银企对接交流会议。会议要求各金融机构加强与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的对接,提高审贷放贷效率,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综合性服务方案,同时坚持风险为本,做好风险防控。

  风险防控

  尽管政策利好,但沈国兵也提示了潜在风险。一是市场可能过度依赖信贷放款政策,导致市场自身调节机制弱化;二是上市公司可能利用专项再贷款进行不合理的股票回购和增持,导致股价扭曲;三是信息不对称和监管不到位可能带来信用风险和银行流动性风险;四是资金过度集中在资本市场可能导致新一轮脱实向虚的资源错配风险。

  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权益合伙人董亮律师建议,在发放贷款前,金融机构应全面评估回购实施后对公司股权结构的影响,并深入了解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健康程度及信用记录。金融机构还需持续关注风险防控,确保资金使用合规性,避免过度杠杆等问题。

  总而言之,金融机构在开展相关业务时,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推动政策平稳有序实施,共同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