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特朗普政府对全球加征对等关税,中概股面临严峻挑战。不同类型中概股企业挑战各异,小市值企业上市难度大。投行人士建议尽快推动A股、港股IPO,分散布局降低对美依赖度,或赴美建厂规避关税冲击。

特朗普政府对全球加征对等关税,引发国际资本市场动荡,中概股、赴美上市企业面临严峻挑战。这一举措不仅影响了中美贸易关系,也让全球股市风云变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综合采访与调研发现,不同类型的中概股企业面临的挑战各不相同。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以来,尤其是2022年审计风波后,大批中概股企业已从美股退市。目前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企业中,不少已同步实现港股上市,因此影响相对有限。

然而,对于仅在美股上市的小市值中概股企业,挑战则较大。港股市场偏向大市值公司,小市值企业上市难度较大。一旦美股上市压力增大,这些企业可能面临无其他上市板块可选的困境。

此外,对于正在备战美股IPO的企业而言,上市难度也将加大,募资规模可能缩水。面对对等关税带来的系列冲击,中国企业需要积极应对。

投行业务负责人等多位受访人士分析指出,中国企业有三条路径可供借鉴:一是有潜力实现A股、港股上市的中概股企业,应尽快推动A股、港股IPO;二是中概股企业在其他交易所上市难度较大的,需做好成为非上市企业的心理准备,或考虑被收购;三是对于需要海外展业的企业而言,应分散布局,降低对美依赖度,或赴美建厂以规避关税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对等关税对中概股造成了一定压力,但整体影响相对有限。目前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企业中,多数已实现港股上市,只需将相关资产转至港股即可。然而,小市值中概股企业及其大股东仍需提前做好心理预期,做好转为非上市企业的准备。

同时,赴美IPO的挑战也在加大。对于正在筹划赴美上市的企业来说,关税风暴对其上市进度与募资规模影响较大。不过,在不同阶段的赴美上市企业策略也不尽相同。部分计划启动赴美IPO但尚未有实质性动作的企业选择观望,并考虑港股上市的可能性;而已启动IPO进程的企业则不会轻易放缓上市节奏。

随着大量中国企业涌向港股,港股市场的承接力成为关注焦点。部分投资人因对等关税影响对投资中国企业保持谨慎态度,导致发行难度增大和估值水平下降。因此,对于有能力冲刺A股IPO的企业而言,回归A股成为现实之选。而对于仅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企业,则应尽快推动港股IPO。

此外,投行人士还建议企业从经营角度着手调整,包括海外布局分散化、通过到东南亚设厂等方式进行转口贸易以及赴美设厂等策略以规避关税壁垒。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