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持续稳定股市,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AI导读:
4月18日国常会提出持续稳定股市,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去年9月以来,高层多次强调稳股市,多部门出台举措打出政策“组合拳”。中长期资金入市增多,包括社保基金、险资等。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稳定股市是多重目标的协同。预计增量政策将聚焦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丰富政策工具箱、强化内外市场协同。
本报记者吴晓璐
4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以下简称“国常会”)提出,要持续稳定股市,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自去年9月份以来,高层多次强调稳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股市稳定不仅有助于稳定企业和居民的预期和信心,为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资金支持,还可以通过股市“财富效应”促进消费,助力扩内需。在全球股市波动加剧的背景下,我国股市稳定还将吸引全球避险资金。
政策工具向常态化治理演进
去年9月份以来,为了稳住股市,多部门出台举措,打出政策“组合拳”。中长期资金入市指导意见及实施方案先后落地,入市长钱增多。两项资本市场支持工具落地显效,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两次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操作,金额超过1000亿元。监管部门持续推动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增量扩面,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4月20日,494家上市公司累计披露523单回购增持贷款,贷款金额上限合计1065.79亿元。
4月初,全球股市波动加剧,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汇金”)出手增持ETF,并明确类“平准基金”定位,央行等多部门表态,多家央企真金白银护盘,A股韧性凸显。
在此背景下,国常会提出,要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进一步凸显稳股市对经济的重要意义。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国常会再度强调“要持续稳定股市”,既是短期应对全球金融波动、稳定市场预期的必要举措,更是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国内策略分析师李求索表示,一方面,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稳定股票市场有利于提振信心;另一方面,当前稳增长政策对相关需求形成支撑,尤其支持消费的必要性进一步上升。稳定股市,有利于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
政策逻辑从“应急干预”转向“长效机制”,“直达企业和群众”“确保实施效果”等细化要求,强调通过制度改革、中长期资金引入等举措增强市场韧性,标志着政策工具从短期托底向常态化治理演进。
进一步完善稳市机制
章俊表示,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是股市持续稳定的核心,包括社保基金、险资等长线资金的权益投资比例提升,以及央企市值管理与分红回购的常态化。
近日,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迎来新进展。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发起设立全资私募基金管理子公司泰康稳行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申请已获批。此前,第一批试点500亿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已全部投资落地,加上第二批试点额度1120亿元,试点规模累计达到1620亿元。
长周期考核制度即将出台,有助于加大资金的中长期投资力度。财政部、人社部等部门正积极推进长期资金长周期考核政策文件的制定修订工作,将全面建立全国社保基金五年以上以及年金基金、保险资金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
李求索表示,后续,中长期资金的考核机制有待细化落地,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堵点和难点。同时,监管部门可能将进一步完善稳市机制,如优化类“平准基金”的运作机制,提高其在稳定市场方面的效率和作用。
章俊预计,增量政策将聚焦三方面,首先,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包括优化退市机制、加速劣质企业出清;其次,丰富政策工具箱,推动类“平准基金”转向常态化运作;最后,强化内外市场协同。
中国资产重估逻辑未变
从基本面来看,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超预期,实现“开门红”,为A股提供支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4%。
另外,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正在披露中。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4月20日,有309家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一季报,其中,208家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2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中央汇金等“国家队”增持托底,市场下行风险减弱。近日宽基指数ETF成交量增加,全市场ETF突破4万亿元大关。
章俊认为,A股中长期走势将呈现“渐进修复、结构分化”的特征。政策层面对资本市场的战略定位及类“平准基金”等工具的常态化预期,将为市场提供支撑。
从中长期视角看,中国经济向科技与消费驱动的转型趋势明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将成为结构性主线,叠加企业盈利增速触底回升,科技板块有望在产业催化下引领市场重拾上行趋势。
贝莱德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宋宇表示,在当前背景下,中国资产重估逻辑仍然成立。今年以来,中国政策思路出现了很多积极的变化。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