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电池“催货潮”将回落,行业掀起“反内卷”浪潮
AI导读:
储能电池市场火热,但受锂电池产能结构性矛盾影响,储能电芯“催货潮”预计将在5月底至6月达到高峰后逐步消退。与此同时,储能行业掀起“反内卷”浪潮,部分企业开始调整战略,注重盈利与技术差异化。新兴市场成为储能需求新增长点,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也催生新的市场需求。
储能电池眼下的火热可能很快就会消退。上海证券报记者近日采访获悉,受锂电池产能结构性矛盾影响,储能电芯4月初出现“催货潮”,但据行业预测,本轮储能抢装催货潮预计将在5月底至6月达到高峰,随后逐步消退。
与此同时,储能行业掀起了一场“反内卷”浪潮,部分企业开始调整战略,不再一味追求规模以摊薄成本,而是更加注重盈利与技术差异化。
“催货潮”或在年中回落
业内确实存在“催货潮”。从政策环境来看,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136号文规定,新能源项目需在2025年6月1日前并网,以锁定原有收益,这促使各发电集团在6月1日前加快储能项目的建设与并网,形成上半年集中赶工交付的“抢装潮”。鹏辉能源等重点储能电池厂商排产紧张。
储能电池在政策驱动之下迎来“小阳春”,但“催货潮”或难以长久延续。依据政策时间节点推断,本轮储能抢装催货潮将在5月底至6月达到高峰,随后逐步消退。预计二季度末的交付压力最大。
展望下半年,随着强制配储政策红利逐渐出清,行业需求或将有所回落。预计从2026年起,电力现货市场、容量补偿机制等将逐步完善,新型储能独立的调峰调频价值将得以体现,届时储能供需有望重新趋于平衡。
行业破局“低效内卷”
储能行业已觉悟要“反内卷”。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组织召开了一场20余家行业头部企业高管参加的“防止光伏逆变器和储能‘内卷式’恶性竞争”专题座谈会。
自2024年以来,储能系统价格急剧下跌,大量厂商涌入储能赛道,为争抢订单不惜压价接单,致使行业利润被压缩。面对困局,储能行业上下游正酝酿一股“反内卷”浪潮。头部企业开始调整战略,更加注重盈利与技术差异化。
“反内卷”本质上是追求高质量发展。行业集中度将会提升,盈利模式将逐步从补贴驱动转向市场驱动。
从技术层面看,终端用户对储能系统经济性的敏感度日益增强。今年以来,300+Ah储能大电池的渗透率不断攀升,成为市场主流。
新需求“呼之欲出”
东南亚、中东、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正成为全球储能需求新的增长点。中东地区因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扩张以及沙漠环境下对稳定电力的特殊需求,成为储能新兴热土。沙特阿拉伯尤为突出,该国计划配套大规模储能。
宁德时代在中东、澳洲等市场接连拿到大的储能项目。此外,比亚迪、阳光电源、阿特斯、国轩高科等多家国内厂商,今年均在中东地区拿下储能订单。
AIDC(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催生的市场需求,同样为储能电池市场添了把“旺火”。随着全球范围内新能源与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海外市场大量的储能订单拉动了电池需求。
鹏辉能源相关人士称,鉴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公司十分看好数据中心未来的储能发展潜力,目前正在积极布局这一领域。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